阅读记录

第136章 告示[1/2页]

大宋枭雄 仙庙的马尔高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李纲这条几乎燃尽的残烛,终究是在杨介老先生回春妙手的护持下,暂时稳住了摇曳的火苗。积郁成疾,沉疴难返,但神医出手,硬是将他从鬼门关前拽了回来。杨介的诊断清晰而沉重:心脉受损,肝气郁结,元气大亏。命是暂时保住了,但剩下的,便是水磨功夫般的漫长调理,需要静心、需要时间、更需要珍贵的药材补益。
     这其中,靖王杨靖特意命人送来的那两株百年老山参,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每日清晨,李府那略显简朴的厨房里,便弥漫开浓郁而独特的参香。几片薄如蝉翼的老参投入药铫,与其它温补药材一同文火慢煎,熬成一小碗澄澈金黄的参汤。这碗汤,便是吊住李纲衰微元气的关键所在。此等年份的野山参,药力精纯,滋补元气有奇效,堪称续命神品。然而,其珍稀程度,绝非寻常人家乃至普通官宦所能企及。它们大多深藏在皇家内库,或是那些底蕴深厚、富可敌国的世家豪门的秘藏之中。
     李纲贵为当朝右相,位极人臣,朝廷俸禄不可谓不厚。但李府上下人口众多,门生故旧、清流同道也需周济帮扶,而他本人一生清廉自守,两袖清风,既不贪墨,也不经营产业敛财。他的日子,过得是清贵,而非豪奢。府中陈设简朴,仆役衣着寻常,日常用度甚至有些拮据。要他自掏腰包购买这等价值连城的百年老参长期服用?无异于天方夜谭。靖王送来的这份“续命之礼”,于李纲而言,是实实在在的雪中送炭。
     就在李纲于病榻上艰难喘息,靠着参汤与药石维系生机的同时,一场席卷大宋全境、险些酿成滔天巨变的挤兑风暴与世家怒火,竟以一种令人瞠目的速度,迅速平息了下去。
     先是政事堂发出一道全国诏书
     大宋皇帝敕命
     门下:
     朕绍膺骏命,临御万方,夙夜孜孜,期以厚生裕国。然近者裕民官钱总号之事,经营乖方,举措失当,致令信用崩颓,舆情汹汹,扰攘地方,甚失朕望,亦深负天下臣民之托。
     夫钱法,国之血脉,民之命脉,岂容轻忽?昌隆通商银号,久着信义,汇通南北,根基深厚。为定人心、靖地方、苏民困、固邦本计,兹特颁明诏:
     一、 即日起,大宋境内所有裕民官钱总号及其分号、柜坊,一体裁撤,其业产、账册、存贷关系,尽数并入昌隆通商银号。着昌隆号总执事,妥为接收安置,不得推诿延误。
     二、原裕民号所有股本,无论官私,着令户部、三司使司会同昌隆号干员,立行彻查账目,据实核算。凡有虚股、滥估、侵挪情弊,务必厘清究明。 俟核算确凿,当另颁明旨,公布新股本份额及凭据换发事宜。原持股者静候通告,毋得喧嚣滋扰。
     三、 凡持有裕民号所发存单、汇票、凭折等原始凭证之储户、债主,自本诏颁行之日起,限三个月内,持原票券,亲赴或委托至就近昌隆号柜面,经核验无误后
     或更换为昌隆号新式凭据,权责依旧。
     或按票面所载本息,即时等值兑换金、银、足色贯钱(铜钱)。
     昌隆号须开列专柜,尽心办理,务使民便,不得刁难克扣。
     四、 此乃朝廷恤民安邦之重大举措,特申明法禁:凡有乘机伪造、变造裕民号凭证,或冒名顶替、欺瞒诈骗以图冒领钱款、侵夺股产者,一经查实,不论首从,无论官民,皆以谋逆造反论处!着各地有司严加稽查,按律重惩,决不宽贷!知情举告者,赏。
     五、 着昌隆通商银号总执事,秉持商道,恪守信义,妥善承接安置事宜,确保存贷无虞,汇兑畅通。并须将接收、核算、兑付情形,按月具表,详报户部及朕躬知晓。若有玩忽懈怠、营私舞弊,定严惩不赦!
     咨尔中外臣工、天下百姓,宜体朕怀,各安生业。此诏事关国计民生,至重至大。着尚书省颁行天下,咸使闻知。传檄各州府县,于通衢要道榜示晓谕,务令周知。
     靖康某年 某月某日
     圣旨通告全国,这事总算有了希望,大家还是比较高兴,总算不至于血本无归。可是大家一合计又觉得不太对,是越合计越觉得不对。裕民

第136章 告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