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巡江南虽是年后大计,但年前这汴梁的寒冬里,杨靖案头的待办事项依旧堆积如山。各方消息如同纷飞的雪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条,便来自北方的金国:他的大舅哥,金国西路军统帅、国相完颜宗翰,被太宗皇帝完颜吴乞买一纸诏令,调回了上京听用!
消息传来,杨靖的嘴角勾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弧度。这结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完颜宗翰此番回京,本是带着满腔的警惕与忧患。他在御前慷慨陈词,痛陈利害:
“陛下!杨靖此人,鹰视狼顾,其志非小!昌隆社于我大金境内渗透日深,其布局包藏祸心,图谋不轨!其势已成,若再放任,必将成我腹心之患!臣请陛下严加防范,整军经武,随时做好南下与其决战的准备!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啊!”
然而,这番掷地有声、堪称忠耿的进言,却在上京的暖阁里撞上了冰冷的墙壁。
沉默。
首先响起的不是附和,而是令人窒息的沉默。殿内几位手握重兵、部族庞大的实权宗室和贵族,如完颜宗干、完颜宗磐、完颜昌(挞懒)等人,个个眼观鼻、鼻观心,竟无一人出声支持。就连完颜宗翰视为左膀右臂、一向坚定的心腹谋士完颜希尹、悍将拔速离,此刻也罕见地保持了沉默。他们虽然没有出言反对,但这种集体性的沉默,本身就是一种最清晰不过的态度——不赞同!
完颜宗翰的心,瞬间沉到了冰窟窿底。他明白了,彻彻底底地明白了。
杨靖的昌隆社,早已不是简单的商号!它如同一株巨大的藤蔓,根系深深扎进了金国权贵阶层最肥沃的土壤里,与他们血肉相连,盘根错节!
想想看吧:
上京、中京最繁华的街市上,挂着“昌隆”字号绸缎庄、皮货行、粮店、酒楼……哪家背后没有王公贵族的干股?
那些夜夜笙歌、引得金国新贵们流连忘返的勾栏瓦舍、豪奢赌坊,背后金流涌动,或多或少都有昌隆社的影子。
更别提那几支航行于渤海、东海,波斯,大食满载着辽东人参、北珠、皮毛南下,又运回南方和各地丝绸、瓷器、茶叶,香料,象牙和巨额利润的船队!金国几大显赫家族,几乎人人有份,坐享其成!
昌隆钱庄在金国境内开设的分号,更是成了这些贵族们存放浮财、周转资金、甚至借贷生息的自家金库!
过去是什么日子?草原白灾一起,牛羊冻死,没了吃喝,就只能咬着牙,拎着脑袋南下“牧边”。纵然有时收获颇丰,但那是刀头舔血的买卖!谁能保证每次出去都能囫囵个儿回来?运气好,抢一把,回来吃香喝辣一阵子;运气不好马革裹尸变粽子,老婆孩子转眼就成了别人的财产!朝不保夕,提心吊胆!
现在呢?入股昌隆社,坐在温暖的帐篷或府邸里,年底分红就雪花银一样送来!吃喝不愁,绫罗绸缎,美酒佳肴!闲来无事,听听南边传来的新曲儿,喝喝醇香的美酒,打打新学的叶子牌(麻将雏形)……啧啧,这日子,才叫舒坦!这才叫活得像个人样!
你还别说,这南蛮子是会
第139章 计划巡边[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