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湾内,碧波万顷,千帆竞渡。昌隆级的巍峨宝船在引航小艇的指引下,缓缓驶入这座闻名遐迩的“东方第一大港”。尽管已从海上远远望见了港口的繁华,但当真正靠近时,舰队的众人仍不免为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码头沿岸,黑压压的人群早已等候多时。以登州知州李季为首,泉州府衙及各司官吏、市舶司属官、驻军将校,乃至有头有脸的士绅商贾,皆按品阶官服肃立。大小官员们早已多方打听靖王的行程,无人敢怠慢。因为他们深知,眼前这位靖亲王,才是这个帝国真正执掌乾坤的人物。他手握重兵,富可敌国,且深谙权术,连汴京的赵官家也要让他三分。更何况,此次随行的还有靖亲王妃、钧郡王、郡主,以及那位来自金国、身份尊贵的丈母娘——完颜氏大妃。单是其中任何一位,都足以让他们毕恭毕敬,小心伺候。
宝船稳稳靠上专为迎接王爷而精心清扫装饰的泊位。跳板搭稳,甲板之上,靖亲王杨靖的身影出现。他并未急于下船,只是目光沉静地扫过码头,那不怒自威的气度便让喧嚣的港口瞬间安静了几分。
“臣等恭迎靖王殿下、王妃娘娘、郡王殿下、郡主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在知州李季的带领下,港口官员呼啦啦跪倒一片,声音整齐划一,透着敬畏与谦卑。
杨靖稳步下船,面带恰到好处的微笑,抬手虚扶:“诸位大人请起,不必多礼。”
官员们这才纷纷起身。市舶司提举高坎连忙上前一步,深深躬身行礼,脸上堆满恭敬且略带谄媚的笑容:“下官泉州市舶司提举高坎,拜见王爷!王爷一路辛劳,万福金安!”
“高坎?”杨靖打量了他一下,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玩味,“你小子不在东京汴梁城里享清福,怎么跑到这海风吹刮的泉州来了?”
高坎腰弯得更低了,忙不迭地回答:“回王爷的话!小侄……下官以往年少不懂事,虚度光阴。如今蒙圣恩与家父教诲,也想为朝廷、为泉州这海贸重地尽一份心力,学着做些实事。”
“嗯,肯上进就好。市舶司关系国家财赋、海疆安宁,责任重大,你好生做着。”杨靖淡淡勉励了一句,目光随即转向李季身旁另一位显眼的官员。
此人约莫四十岁年纪,深目高鼻,髯须修剪得一丝不苟,面容带有明显的西域特征,却身着一套颇为合体的宋人官服,只是头巾样式略显不同。他见王爷目光扫来,立刻上前一步,以流利至极、甚至带点开封官话口音的汉语行礼,姿态恭敬却又不失风度:
“下官泉州通判拉摩西拉,拜见靖亲王殿下。得见天朝上国王爷威仪,实乃下官三生之幸。”
“哦?”杨靖似乎来了些兴趣,仔细看了他几眼,“拉摩西拉?这名字有趣。来我大宋几年了?你这官话说的,倒是比许多南方士子还要地道几分。”
“回王爷,”拉摩西拉恭敬应答,言辞恳切,“下官蒙天朝眷顾,来到泉州已有五年。深感皇恩浩荡,泽被万邦,使得四方商旅皆能在此安居乐业。下官不才,亦得沐此天恩,并幸得朝廷信重,委以通判之职,敢不竭尽驽钝,以报万一?”
这位拉摩西拉通判,其来历确实不凡。他并非寻常胡商,而是出自西域(或泛指中亚、西亚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犹太家族。其家族世代经营商贸,沿古老的丝绸之路东西穿梭,积累了大量财富,与各方势力交好,虽无王国之名,却在商道上拥有堪比小邦君主的影响力
第143章 迎接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