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墓道后,我们没有立即开灯,洞里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
孙反帝带头在最前面,四肢并用,贴着狭窄的内壁,匍匐着身子往前爬。
大概爬了十几米深后,才把手电筒打开。
这条墓道打的很直,幽深的像是一条地下隧道,手电筒的光柱照进去,几乎能直接找到底儿,尽头对接着宋墓的墓道。
按照杨老大的话来说:“这种工程都是小菜一碟,我的眼睛就是尺!”
我们在墓道里匍匐着身子大概爬了十五分钟,才爬到了宋墓砖室穹顶的盗洞口,又小心翼翼的顺着绳梯下入墓室里。
墓室里还是几天前的原样,从隔壁贵妃墓转移过来的明器堆放在墓室的几个角落,大大小小目测有上百件那么多,仅是唐三彩都有大几十件,而且件件还都是精品中的精品。
刑二虎这是第一次下来,他看到眼前这么多的明器,眼珠子瞬间放光,刚要开口就被孙反帝赶紧嘘声制止,同时指了指墙角的盗洞,示意贵妃墓就在隔壁。
因为两座墓之间并没有百分百隔音,我们这边的墓室一片落针可闻的死寂,能隐约听到隔壁贵妃墓里有说话声,应该是考古队和我们一样,这点儿还在加班……
时间紧任务重,我立马比划了一个按照原计划行事的手势,开始拿着帆布背包,把明器往包里装。
为了避免会被蔡五爷察觉出,这里被动了手脚,我每拿起一件装进帆布包里,都在心里默默记着‘原址。
比如最好记的三彩胡人骑驼,东南角的一对鎏金凤首壶和十几个酒樽,下面还压着几串玛瑙珠链;墓室正中的棺床旁,堆叠着十几个精美的漆盒,里面是成套的玉带銙,以及那一对方相氏的黑陶俑……
帆布包很快就被我装的鼓鼓囊囊,估摸着有好几十斤重,然后拉上拉链,再用粗麻绳系在背带上,冲着已经爬上盗洞口的孙反帝打了个‘ok的手势。
孙反帝在盗洞口看到我的伸手示意后,他立刻双臂发力,绳子被瞬间绷直,把帆布包缓缓的往上拉,尽量的保持匀速,避免摩擦撞击墙壁。
在把帆布包拉上去之后,就转交给刑二虎和他的两个手下,三个人分别在墓道里的三个拐角,分成了三段,同样负责用麻绳把帆布包拉出去。
这就是我们在进来之前,提前定制好的搬运计划。
墓道非常平整,也没有石头,用这种麻绳拖拽传送的方式,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效率,既省时又省力。
只不过就是在把帆布包往外拖拽时,在墓道土壁会发出‘沙沙的摩擦声。
但这种细微的拖拽摩擦声,应该传不到隔壁去。
在第一个包顺利被拖拽出去后,我立刻开始装填第二个背包。
由于唐三彩这种陶瓷比较脆弱,但凡拖坏一件,可能都是好几万的损失,所以我在装包的时候也格外小心,一些个头
第347章 搬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