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王卓的这番询问,顿时惹得场内的众人会心一笑。
     做中小学教培的企业有不少,但这种专门针对高考生的机构,确实不多,主要还是一些小型培训班为主。
     所以当王卓提起以大一新生为主体,系统性为高考生提供适配的学习方法、心理调节、以及相对同龄化的沟通,注定这个项目做起来也只是一个小而美的细分领域。
     有没有前景?
     肯定有,而且市场需求量大。
     “王总,不好意思,刚刚微博上有不少留言,其中有几条都是关于您刚说的这个项目的如何落地?”
     “他们均是来自高校的学生”
     主持人通过后台的提醒,及时的暂停了投屏上的信息。
     “您能针对他们的疑惑,给出一些具体的方案吗?”
     对于演讲被打断,王卓倒并没有生气,本来就是以互动性为主。
     “看来还是有不少人在思考校园项目可行性了”
     “首先,我刚说的这个项目,想要落地,你得找准师资群体”
     “大一新生,211、985院校的”
     “这意味着什么?”
     王卓对着镜头问道,仅仅只是停顿了一秒,他便自顾自的继续开口说道。
     “这意味着他们在面对高考时,至少是稳妥的将自身实力发挥了出来,又或者从心理层面来讲,他们能理解这些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
     “他们知晓高中时会遇到哪些心态问题,知道会在什么时候出现焦虑,甚至会将他们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教授给他们的学生”
     “我想,这或许就是精准辅导吧?”
     电脑屏幕上,王卓的身姿很挺拔,也很耀眼。
     或许有的人演讲会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悦与艰辛,但从来没有一位创业者,在互联网大会上解读一个未知或者说由他提出的项目并解说该如何落地。
     蒋玉宁这一刻,似乎能感受到屏幕中那个他的意气风发,只是稍作停顿,他又开始了。
     “刚刚我分析的是项目的师资优势,那么同样哪里的985、211最多?”
     “大城市”
     场下有人回道。
     “没错,大城市”
     “咱们国内几乎所有的985、211都聚集在一线城市或者省会城市”
     “这就注定了,他们的客户群体不会少”
     “谁不想找个985的新生帮助自家孩子疏导一下高考压力?”
     “万一运气比较好,找到了某个县的高考状元呢?”
     “哈哈”
     王卓没有理会场下的笑声,而是对着镜头认真的说道。
     “师资有现成的大学生,目标群体也有”
     “那么剩下的便是搭建平台了”
     “在场的有没有搞技术的老总?”
     王卓对着台下问道,见有人举手,连忙询问。
     “搭建一个家教网需要多少钱?”
     “如果只是针对一座城市,万吧块钱就够搭建一个简易的家教网了,要是想要精美一点,几万到十几万也就差不多了”
     “谢谢,黄总”
     王卓对着起身的黄总谢道。
     “虽然刚才黄总的估价区间有点大,但从万把块到十来万,我想对于有志于创业的学生来讲,应该算是能接受的吧”
     “那么当网站搭建好了,咱们是不是就可以正式营业了呢?

第342章 手把手教创业[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