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翠云隐约听见身后的议论,脚步顿了顿,却没回头。
她没去凑搬石头的热闹,而是盯着水渠壁的泥缝看,工匠们抹泥时总有些边角没填实,她便找了把小铲子,蹲在地上一点点把泥料填进缝隙,把棱角压得平平整整,比旁人用抹子抹的还要严实。
填完一段水渠壁,吴翠云直起身,右手握拳在腰后轻轻捶了捶,额角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进衣领,带来一丝微凉。
她抬头望向水渠延伸的方向,目光掠过尚未铺完的渠底,忽然想起临河的娘家。
当年村里修渠时,她还蹲在边上看了半个月,那些掺着麦秸的泥料被夯得结结实实,十几年过去,渠底依旧没怎么损坏。
这时,她见几个工匠正抬着木桶往储水坑里倒稀泥,准备直接往渠底铺,连忙快步走过去。
恰逢村长拿着卷尺过来量尺寸,她深吸一口气迎上去:“村长,我有个想法,想跟您说说。”
村长刚要应声,旁边扛着锄头的王二柱先开了口,语气里带着几分不以为然:“翠云,你一个妇道人家懂啥?这修渠是工匠的活儿,别瞎掺和。”
旁边几个村民也跟着点头,有人小声嘀咕:“刚折腾了两下,就觉得自己能耐了。”
吴翠云没理会这些话,只是看着村长认真说道:“您看啊,现在往渠底铺纯泥和碎石,看着黏糊,可水流一冲就容易散。”
“我娘家临河修渠时,祖父总让在泥里掺碎麦秸或短稻草,麦秸泡了水会发胀,能把泥土紧紧拉住,就像编筐时草茎缠着竹篾不散架一样。”
她蹲下身,从工匠的泥桶里挖了一大块纯泥,又从地上捡了些晒干的碎稻草揉碎了混进去,用手反复揉捏。
泥团渐渐变得紧实,她举起泥团往石头上轻轻一摔,泥团只是微微变形,并没有散开;再挖块纯泥同样一摔,立刻裂成了几块。
“您看,”她把两块泥团摆到村长面前,“掺了草的泥团经摔,铺在渠底再用木夯打实,太阳一晒能结成硬块,比纯泥耐水泡。”
“而且麦秸在村里晒谷场多的是,不用额外花钱,铺的时候铺厚些,至少半尺深,保准比现在的法子结实。”
村长捏了捏两块泥团,又看了看她笃定的眼神,想起她娘家临河的水渠确实常年不坏,当即对工匠说:“停下手里的活!按翠云说的办,去晒谷场拉两车碎麦秸来!”
刚才还在嘀咕的村民们都闭了嘴,王二柱蹲在地上看了看那两块泥团,挠了挠头没再说话。
吴翠云看着工匠们开始往泥里掺麦秸,心里悄悄松了口气,低头时发现自己手心都攥出了汗。
接下来几日,她每日都往工地跑,帮着一块铺渠底、夯泥土。
水渠修好试水那日,水流顺着渠道稳稳淌过,掺了麦秸的渠底果然稳住了,连最容易冲塌的拐角都结实得很。
村民们站在渠边看水流进田里,都忍不住夸赞:“翠云这法子真管用啊!这水渠一看就很耐用。”
王二柱更是挠着头对她说:“吴婶子,之前是我小看你了,你这法子真不错啊!”
第62章 泥菩萨(20)[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