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腊月二十过后,天地像是换了一副模样。
     清晨推开窗,冷空气“唰”地一下涌进来,混着丝丝缕缕的烟火气息。
     城里不知哪家的腊梅悄然绽放,金黄的花瓣小巧精致,在寒风里轻轻晃动,香气悠悠地飘,钻进鼻腔,甜丝丝的。
     街头巷尾满是热闹劲儿。菜市场里,摊位一个挨着一个,新鲜的蔬菜水灵灵的,红的胡萝卜、绿的菠菜、白的萝卜,色泽鲜艳。
     卖年货的摊位更是吸睛,红彤彤的春联、各式各样的福字,还有五彩的糖果,把街道装点得格外喜庆 。
     街边的树上挂起了一串串红灯笼,白天看着就透着喜气,到了晚上,灯光一亮,暖烘烘的光晕洒下来,年味一下子就浓了。
     几岁的小女孩各个身穿红色大袄,里面是红色呢子连衣裙。打扮的像个红包。
     老人们坐在门口,手里忙着择菜,唠着家常,脸上满是笑意。
     孩子们在一旁嬉笑玩耍,时不时凑到年货摊前,眼巴巴地望着那些好吃好玩的。
     腊月二十以后,每一天都被这浓浓的年味填充着,平凡的日子也变得闪闪发光。
     …………
     在农村,年味是从杀年猪开始的。
     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猪嚎声响彻整个村子,男人们吆喝着、忙碌着,滚烫的开水浇下,猪毛一刮,猪肉被分割成大块。
     妇女们在一旁烧火做饭,铁锅里咕噜咕噜煮着猪肉,香气弥漫整个院子。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上天。村里的老人们会摆上麦芽糖,说是要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上天言好事。
     小孩子们眼巴巴望着糖,趁大人不注意,偷偷揪下一块塞进嘴里,甜得眯起眼。
     写春联可是村里的大事。
     村里有德高望重的老先生铺开红纸,饱蘸浓墨,笔锋游走间,一副副寓意吉祥的春联就写好了。
     刚写好的春联带着墨香,大家围在旁边,赞叹声不断。
     在孔家村里写春联基本都是找孔通明了。他被村民认定为“御用书法师”。
     每年小年以后,孔通明就进入了每天忙碌的状态中。整个村里的老人都来找他写春联。
     有些年轻的村民,他们都认字,毛笔字写的也凑合,他们觉得自己写更有意义。也会自己解决,不来麻烦孔通明。
     还有一些外地打工的人们,他们都是在外面买回来春联。基本都是买烫金的春联,看着就好看,金光闪闪的惹人喜爱。
     等到了除夕那天,家家户户贴春联、挂灯笼。大红的春联往门框上一贴,喜庆的氛围瞬间拉满。
     傍晚,鞭炮声此起彼伏,孩子们捂着耳朵,眼睛却盯着那炸开的绚烂火花。
     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子里 。
     农村的年味,简单又质朴,是心底最温暖的记忆。
     此时村里有几个老手艺的老婆子聚在村长家,一起剪窗花。
     这是村委会每年都会组织的活动。主要是为了宣传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还有就是想让那些喜欢剪纸艺术的年轻一辈,好好学习,把这项手艺流传下去。
     只见她们手中的剪刀宛如灵动的鱼儿,在彩纸间穿梭游弋。
     只见李婆婆先将一张红纸对折几次,然后剪刀轻动,纸屑簌簌落下,再展开时,一只栩栩如生的喜鹊便跃然纸上,仿佛马上就要展翅高飞。
     王奶奶也不甘示弱,她选了张绿纸,几下剪出了一片翠竹,竹节分明,竹叶随风飘舞的姿态尽显。
     旁边的孙婆子则别出心裁,用黄纸剪出了一群小鸡,毛茸茸的样子可爱极了,惹得周围小孩阵阵欢呼。
     这些窗花不仅是艺术品,更承载着对新年美好的祈愿。
     有的象征着团圆,

第127章 年味[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