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你说 ‘边防当以安抚为先,屯垦为辅,倒是与兵部尚书的奏议不谋而合,只是 ——”
     光禄帝话锋微顿:“纸上谈兵易,真要推行……如今北方战事,镇军饷粮发放不宜,,,卿可有万全之策?”
     陆辞抬首,从容应答:“臣以为,可先选三两处边镇试点,令当地将领与牧民共商屯垦地界,再设互市以通有无,人心安则边防固。”
     此番回答,林高远与几位尚书在旁暗暗点头。
     光禄帝微微颔首,不置可否,随即看向谢家枹。
     “谢卿的赋写得好。‘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气魄不小。只是治国之道,光有文采可还不够。”
     但实则,光禄帝心中最属意谢家枹那篇赋。
     他早已过了雄才大略的壮年,如今反倒偏爱听些顺耳的称颂。
     谢家枹躬身,恭敬回答:“臣明白,臣愿以身为阶,辅佐陛下安邦定国。”
     光禄帝转问陆齐:“陆卿的“水利兴农”论,朕深感其趣,卿当如何行之?”
     陆齐回禀:“臣认为,江南多水患,可令地方官‘以工代赈,招募灾民修堤坝,既治水患,又解灾民饥寒;北方旱地多,可推广‘区田法,深耕密植,以抗旱灾。”
     三人都是有大才之人。
     光禄帝拍着龙椅,目光饶有兴致地在三人身上流转,似是在考量些什么。
     须臾,龙椅上的人再度开口:“朕近日忧思民生,深知农桑乃国之根基。如今多地农时虽顺,然粮产却未达预期。”
     “陆齐,你且说说,症结何在?”
     陆齐闻言,上前一步,拱手作揖:“陛下,学生之见,农产未丰,一在水利。诸多农田灌溉之渠年久失修,每逢旱季,水源难及,庄稼干涸。应设专银,招募民夫,修缮旧渠、开凿新渠,保农地水润。”
     “二则在良种。民间多沿用旧种,产量有限,可令各地农官,寻访、培育高产耐旱之种,推广至农户,如此,粮产或可提升。”
     光禄帝赞许的点头,看向陆辞:“陆辞,边陲之地,常遇风沙侵袭,民生艰难,边防亦受影响,你既言安抚与屯垦,可有良策应对风沙之患?”
     陆辞略微思索,沉声回道:“陛下,

第211章 策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