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尚书钱谦益面色凝重,向前奏道:“清军已兵临滁州,刘良佐部竟未做丝毫抵抗,便率十万大军降清,户部刚刚为其划拨了足额银两,本欲充作军饷,不料却资敌之手!”
左都御史刘宗周随即出列,言辞激切:
“臣要弹劾兵部尚书马士英,其结党营私之行昭然若揭,他与礼部尚书阮大铖沆瀣一气,迫害忠良,扰乱朝纲,今军镇纵容不制,终致此等局面,实为马士英之过!”
马士英和阮大铖掌握大权之后,阮大铖开始对朝中的东林党人展开报复,在短短几个月内,几乎将东林党人尽数驱逐出朝堂。
作为清流代表的刘宗周自然无法坐视不理,他联合朝中的其他官员与之对抗,这四个月以来,南京官场上的两派相互弹劾,争斗之激烈,堪称精彩绝伦。
刘宗周话音刚落,他所依附的官员们便纷纷站出来附和,两派人在殿堂之上激烈争吵,互相叫骂,甚至有人情绪激动到几乎要动手动脚。
“够了!强敌当前,岂能如此失态?都给孤闭嘴!你们将陛下和朝堂置于何地?”
崇王朱常润目睹殿中混乱不堪的情景,厉声斥责,值守的太监眼见崇王动怒,立刻挥动朝鞭以示警示。
宗理院是弘光帝保留的唯一由朱聿键实行的政策,意在让宗室成员参与国家大事,共同承担责任。
因此,宗理令作为宗室的代表在朝堂上拥有了发言权,并一直参与朝议,目睹大敌当前,群臣却依旧这般态度,崇王不禁大怒。
此刻,弘光帝亦从恍惚中回过神来,急拍桌案喝道:“王叔所言极是,尔等休要再喧哗!这成何体统?”
这些时日,弘光帝朱由崧将朝政全然交由马士英掌控,自己则沉溺于夜夜笙歌,身体日渐虚弱,常常一睡便是半日,精神萎靡不振。
如今大敌当前,朱由崧方才推开身边娇艳美女,移步至武英殿与众臣共商对策,不想一开始众人便争执不休。
待得大殿安静下来,朱由崧开口道:“清军几十万大军已兵临城下,诸位务必思谋良策,以保我大明江山社稷!”
史可法急忙上前提议:“陛下,当前局势紧迫,请立即下旨,调遣高杰部和刘泽清部火速前来南京勤王,这两部兵力合起来有十万之众,加上城中六万京营,即便是清军来袭,南京也可固若金汤。”
“好,好,立刻拟旨!只要能确保南京无恙,朕便立即晋封他们为国公,世袭罔替!”朱由崧迫不及待地命令道。
“请陛下迅速安抚左良玉部,如果能说服左良玉前来京城勤王,此次危机便能化解,此外,还需尽快拨款犒赏京营官兵,激励将士们的士气。”
魏国公徐弘基上前一步谏言。由于形势危急,已宣布隐退的魏国公,作为勋贵之首,再次被请到殿中参与议事。
“非常好,国公果然是国家栋梁,拟旨,立即封左良玉为宁国公加太子太傅衔,不知哪位爱卿愿意前往九江传旨?”朱由崧说道。
然而,
第265章 南堂对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