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着前线士兵的英勇牺牲,刘亮佐及其手下的将领们终于成功地将北岸的士兵重新集结起来,整顿成作战阵列,以应对明军的突袭。
看着己方士兵如同被割麦子般一个个倒在明军的攻势下,刘良佐心中大为震动,明军为何会拥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
这真的是关宁军的实力吗?然而,尽管心中满是感慨,当前两军已经交火,仗还得接着打,不然无法向多铎交待。
一个上午的激战,原本的十几万大军已锐减至不足十万,但对于刘良佐而言,却并没有太多心痛,毕竟其中大半都是收编的降兵。
清军的主力大炮已随多铎的主力部队渡江,此刻营中仅剩几十门小型弗朗机炮,但即便如此,有炮总比没有强,刘良佐果断下令将炮推上前线。
在步兵悍不畏死的冲锋以及楯车的坚实掩护下,清军的弗朗机炮逐步向前推移,渐渐逼近明军阵地。当进入有效射程后,清军迅速架起炮台。
刘良佐无暇顾及前线激战的士兵,果断下令开炮,霎时间,轰鸣声震颤战场,清军的炮弹终于飞向明军阵地。
然而,由于距离尚远,再加上清军炮兵在忙乱中未能精准校准,火力大多偏离目标,落入己方冲锋的士兵群中,造成了极为严重的误伤。
少数炮弹击中明军阵地,炸倒了一片正射击的明军步兵,负责指挥的步兵团长见状,迅速调整阵型,分散为稀疏的队形以降低损失。
尽管这一轮炮击令明军死伤惨重,但正猛力冲锋的清军亦被突如其来的己方炮火惊扰,迟疑不前。
此时,明军炮兵团抓住战机,他们训练有素,每门野战炮配备五名士兵协同作战,炮兵团长通过单筒望远镜精确锁定清军炮兵位置,随即下令反击。
明军的轻型野战炮皆是在小型红夷大炮的基础上改良而来的,炮身之下添置了轮子与减震装置,进行了大幅度的革新,极大地增强了机动能力。
一旦方位确定,明军的野战炮便如雷霆般向清军炮兵阵地发起轰击,弹丸如雨点般密集地落在清军辛苦构筑的炮兵阵地上,清军炮兵瞬间陷入混乱之中。
慌乱之际,有的士兵不慎将手中的火把掉落在火药罐上,刹那间,清军的整个炮兵阵地便被爆炸产生的耀眼火光吞没,升腾而起。
刘良佐在发觉中路强攻难以奏效后,随即命令其麾下两名副将——以勇猛着称的沈豹和曹虎,从左右两翼对明军阵地实施夹击。
这两位将军皆为刘良佐手下的佼佼者,尤其在骑兵运用上得心应手,接令后,两人分别率领八千骑兵。
巧妙地避开了明军中军的锋芒,各自分兵两路,犹如铁钳般向明军阵地逼近,马蹄声如雷鸣般滚滚而过,战场上顿时尘土飞扬,弥漫天际。
黄得功站在阵中,敏锐地察觉到敌情,他并未轻率地命令骑兵迎头冲锋,而是果断下令迫击炮团迅速分散阵型,以阻击来袭的清
第270章 威慑清军[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