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铎和朱慈烺于长江两岸形成对峙之际,摄政王多尔衮亲自率领两黄旗和正白旗,共计六万精锐之师,浩浩荡荡地离开了京城,从真定府向东昌府进军。
正月二十五日,驻守在济宁的内阁诸位大臣,接到了东昌知府安兴民传来的八百里加急战报,清军主力已然接连攻克南宫和新河等县,直逼临清。
朱慈烺出征之前,军机处与参谋总部经过反复研讨,一致认为在清军两路主力南下的情形下,他们组成第三支主力进攻山东的可能性甚微。
由于南下时间紧迫,仅制定了清军进犯德州的防御策略,而此刻清军却绕道真定,直接进攻东昌府,着实出乎意料。
目前,第二军团的三个师中,四师驻守济宁,六师驻守德州,二师在郭云龙的带领下,移防登州,随时准备渡海佯攻金州和复州。
东昌府距离济南仅两百里之遥,若清军拿下东昌府,下一步必然是济南,如此一来,山东的兵力将会被一分为二。
内阁在收到清军进犯的消息后,当机立断,八百里加急传信至登州府,命令登莱水师和二师渡海攻击辽东腹地,以解山东之危。
同时,命令高第率领二师急行军沿河北上,先一步赶往东昌府,此时,天寒地冻,运河河面早已冰封,船只无法通行。
东昌府距离济宁两百四十多里,如今明军的行军速度虽有所提升,但最少也需要七天才能抵达,朱慈烺带领大军出征之后,留守部队始终保持着战备状态。
因此,二师在接到命令后,考虑到军情紧急,当天下午便轻装上阵,朝着东昌府急行军,各类物资则由辅兵随后运输。
正月二十六日,多尔衮的军队已兵临临清城下,临清城内仅有两千守军,面对清军主力,即使坚守也不过是徒劳无功,因此决策者决定放弃临清,撤回东昌府。
东昌府治所聊城,在朱慈烺裁撤山东各地卫所后,各地城防改由知府的标营负责,此时有五千守军,加上临清的守军,总计七千人。
此刻,安兴民已收到来自济宁的八百里加急文书,命令他务必坚守聊城,等待援军到来,因为一旦聊城失守,整个山东将陷入危险境地。
幸运的是,聊城守军获得不少原本京营淘汰的装备,还有些手榴弹和地雷,以及两具热气球。
自去年六月起,得益于朱慈烺的免税政策,东昌府的百姓逐渐恢复了生机,安兴民上任后,吏治严明,百姓生活有了显着改善。
并且,朝廷在聊城建立了两个铁矿,为军器局提供原料,使得不少百姓增加了收入,今年过年比以往十年都要好。
在《大明月刊》的宣传下,城中百姓了解朝廷的惠民政策以及揭露清廷过往种种罪行,这里的百姓本就遭受过清军的迫害,经过宣传,对清廷的仇恨更深。
城内现有百姓五万人,得知清军来袭,义愤填膺,纷纷献出家中余粮,誓与清军抗争到底,整个聊城被动员起来,附近村镇的居民也带着粮食涌入城内,城内百姓已达近
第274章 兵犯山东[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