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星之门
林天隐入时空缝隙的第三百个地球年,金星轨道上的“创世星门”泛起能量涟漪。由三百万块磐石太阳能板拼接而成的环形结构内部,人类首艘恒星际飞船“郑和号”正缓缓悬停。舰长陈骁触摸着控制台上斑驳的铭文——那是用二十四种语言刻写的建造者名单。
硅基血脉
木卫二冰下海洋深处,五十组“共工11”地热钻机正发出低吼。突然,第七钻机组传动轴迸出电火花。“启动云雀预案!”工程师安娜在指挥频道大喊。维修通道瞬间亮起,由地球艺术学院学生设计的故障代码可视化系统,将机械损伤点转化为冰穹顶的紫色光斑。十分钟后,穿梭艇载着年轻机械师王睿冲破冰层裂缝,他祖父的名字刻在钻机初代散热模块上。
星辰田野
火星奥林帕斯山麓,占地四千平方公里的“羲和农场”第37区突发沙暴。狂风卷起模拟地球季风运转的风力发电组,撕裂了正在孕育太空小麦的纳米膜。千钧一发之际,数万枚蜂群机器人从种植塔冲出,手挽手织成银色网墙。远处控制中心的农学博士李雯轻抚孕肚:“宝宝你看,这是姥姥参与编写的防风算法救了我们三个月收成。”
文明项链
距离地球六十亿公里的星尘纪念碑前,全息台突然投射出非洲肯尼亚少女妮娅的影像。她捧着自己焊接的金属星环:“我们社区回收厂用电子垃圾做了纪念品!”无数类似的星光从各殖民星球涌来——冥王星矿工的钻石蚀刻、土卫六化工厂的甲烷晶体雕塑、木星空间站培育的荧光苔藓...渐渐在全息台中交织成跨越太阳系的珠链。正在值班的纪念碑维护员,正是当年在安克楼宇擦玻璃的“蜘蛛人”老周。
当郑和号舰艉聚变引擎点亮时,太阳系七十六个天文观测站同时记录到奇观:布满维修补丁的创世星门内侧,不知何时被人刻满了指甲盖大小的签名。陈骁在出发广播中念出最后一段话:“这里是‘人类号星舰,动力来自二十二世纪上海中学生设计的储能方案,维生系统沿用南极科考队基因库的藻类,此刻送我们前往比邻星的引力弹弓,是三十年前一群退休轨道工程师无偿演算的礼物...”
星海彼端,站在时空褶皱中的林天收起观察视窗。一粒星尘在他掌心闪烁,里面封印着妮娅
第431章 走出太阳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