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74章 老吴家这档子事,越扯越大了[1/2页]

1977,赶山打猎娶女知青 梅菜干扣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周红婷的父母看来,女儿迟迟不办回城手续,必然是知道眼下杭城这边是不好安排工作。
     再加上,她留在靠山屯继续插队,还能补贴家里,比那些留在建设兵团的知青也不差什么。
     可事实上,真就是这么回事吗?
     周红婷的父母哪里不清楚,女儿在乡下屯子里插队,可比不得当初去了建设兵团的那些人。
     那些人即便是兵团改制,也是正儿八经的正式职工。
     吃得饱穿的暖,每月按时发放工资,还有各种劳保福利,这些,是靠山屯知青点能比的吗?
     说白了,不管如何美化,周红婷插队到靠山屯,那就是去吃苦的。
     眼下只不过是,跟着林彩英一块,生活得到了改善,甚至有余力补贴家里而已。
     从本质上来说,并没有改变什么。
     而且,这个补贴,也是从去年下半年才断断续续有的。
     之前,周红婷不问家里要钱要粮票的,就已经是足够坚强了。
     以前是大家都没办法,想要打申请回城,压根不批。
     可现在不一样了,但凡周红婷肯打申请,必然是能够顺利回城的。
     政策早就变了,杭城满大街无所事事,想法子找活干的回城知青们,就是最好的证据。
     这种情况下, 心疼女儿的父母,是不是应该催着女儿早点打申请,早点回城离开乡下呢?
     哪怕回来之后,没有工作只能吃家里呢,总比待在乡下条件好一些吧?
     大家不都这样吗?走一步看一步。
     可,周红婷欢欢喜喜回到杭城回到了家,她父母一次也没敢催过她。
     不管是那从去年下半年才有的贴补,还是马上高中毕业的大儿子,亦或者是周红婷在信件中在回家后当面描述的那些所谓的事业。
     不管缘由是什么,他们一次都没有提起过。
     甚至,家里的弟弟妹妹们,也不敢在周红婷这个当大姐的面前提过一句,让她也和别人一样赶紧回城的话。
     一向乐观的姑娘,终于乐观不起来了。
     也正是这份避而不谈,让家里所有人都感觉对周红婷愧疚。
     “红婷,你提前回来的不错,真的,如果你在家里待的时间久了,你们家的人愧疚的久了,恐怕会有别的想法。”
     对于自己的好姐妹,林彩英倒是没有藏着掖着,更不会一味的哄着。
     毕竟有些事可以故作看不出来,而有些事情,则必须开口提醒。
     “我知道,彩英,我一开始决定提前回来的时候,其实没想那么多。
     就是觉得家里太压抑了,憋闷的慌。
     还有,每当看到街上那些回城之后,到处找活干,就为了不拖累家里的回城知青们,我,我心里也害怕。
     所以就提前回来了。
     在火车上,或许是离开家里那个环境,我能冷静下来思考了。
     我也就想明白了。
     如果我就那么待在家里一直不走,不但我自己难受,家里其他人也难受。
     何必相互煎熬呢?
     对了,我在家里是打地铺的,和我妹妹一起,哪有回来好?
第474章 老吴家这档子事,越扯越大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