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朕还准备在建康城设“贤文殿”,同长安“文渊阁”一样,用来收藏传世典籍,归于弘文馆名下!”
     作为全天下最为繁华的城市之一。
     宇文衍绝对不会为了所谓的皇权统治将其夷为平地。
     还要把它打造成江南的经济、文化中心。
     推动华夏文明不断进步。
     文渊阁已经收藏了将近二十万册的书籍。
     555年,梁元帝萧绎兵败后,将收藏于江陵(荆州)的十四万卷书籍全部烧毁。
     大量珍贵的典籍、古书被付之一炬,使得南朝的藏书数量大幅减少。
     前几年。
     宇文衍下诏求书,他的老丈人萧岿把江陵的五万卷书籍抄录献给了朝廷。
     正月,攻陷建康城后,收图籍、封府库。
     从皇宫、官员府邸收集清点书籍近十五万卷。
     南朝文风盛行,民间收藏肯定也有不少。
     从东晋起,到宋、齐、梁、陈,历时五朝,文化方面繁荣发展。
     东晋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名扬天下。
     诗人谢灵运、颜延之开创了近体诗的格律。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
     四句称绝句,八句为律诗。
     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格律诗。
     《唐诗三百首》的大多作品,是近体诗的巅峰代表。
     南朝宋刘义庆撰写了《世说新语》。
     南朝梁刘勰撰着了《文心雕龙》。
     宋、齐时的着名天文学家,数学家,科学家祖冲之等等。
     以上这些都是南朝文化繁荣发展的代表人物。
     “陛下高瞻远瞩,重视典籍,老夫拜服!”
     潘微见皇帝小小年纪,却眼光深远,对文化典籍如此看重,内心钦佩不已。
     宇文衍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传诏回长安,安排文渊阁学士带上典籍名录前来,核对两处藏书,互通有无!”
     “让毕王从工部书坊调派雕版印刷的工匠,到建康城开设书坊。”
     潘微早就对大周的雕版印刷有所耳闻,可惜没有机会见识。
     听宇文衍要在建康开设雕版印刷的书坊,内心充满了期待。
     “潘卿,朕希望你和伯施,信本牵头,召集江南才华出众的士子执笔,修篡一部《江都集礼》。”
     “待到书成,都可入弘文馆为学士!”
     这也是小皇帝笼络江南士子儒生的一样手段。
     “臣等谨遵圣命!”
     着书立传。
     是每一个文人孜孜不倦的追求。
     南朝文风自由,思想开放。
     私家都可以修撰史书。
     其中南朝宋范晔编纂的《后汉书》是为后世“二十四史”之一。
     能参与官方主持修着的书籍,那可是名留史册的绝佳机会,多少文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三人不带一丝犹豫便应了下来。
     宇文衍也是龙颜大悦。
     此举一出,便能稳住南方大部分文人士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心的芥蒂和隔阂就会逐步消除。
     最终达到文化上的统一。
     事毕。
     小皇帝赏赐了每人一柄金色的天元剑。
     像李白那般剑术高超,才华卓绝的文人,那肯定是凤毛麟角。
     文人佩剑。
     可作防身武器,更多的是当成一种饰物佩戴。
     随后,又给他们还见识了神奇的老花眼镜和近视眼镜。
     三人惊讶到无以复加,直呼神异!
     工部的玻璃制品作坊制作的近视眼镜,肯定不能像后世一样做到因人而异,精准配制。
    &nbs

第386章 《江都集礼》[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