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宇文贤在宣帝时便是冬官府大司空卿。
     又是掌管京兆军政的雍州牧。
     朝廷推行三省六部制后,工部取代冬官府,毕王做了工部尚书。
     后来撤州设道。
     四关之内设京畿道,宇文衍又让其兼任刺史一职。
     “谢陛下挂怀!”
     “您放心吧,安乐本就是工部左侍郎,能力不凡,臣会一一交接好的!”
     宇文贤,宇文贞兄弟俩最明智的地方,就是明确自己臣子的身份。
     并没有因为自己父亲是大周第二任皇帝而滋生野心。
     否则的话。
     宇文赟不要说重用他们,怕是早就和齐王宇文宪一样,直接以莫须有的罪名给诛杀了。
     宇文衍点头,烫洗了两个杯子,倒上热茶。
     看向宇文恺,笑道:
     “安乐,工部以后就交给你了!”
     “雕版印刷很是重要,还有,研发中的活字印刷,更是划时代的技术。”
     “毕王从河北邢台找来的工匠李春擅造石桥,当予以重视。”
     “另外,棉纺技术,玻璃工艺,造纸,制瓷等等手工技艺,都要不断改进,发扬光大……”
     小皇帝说了很多。
     宇文恺作为行内专业人士,越听越是欣喜。
     “谢陛下!”
     “臣谨遵圣命,重视诸般技艺,不断改进,提升您所说的那什么生产力……”
     宇文恺起身,郑重地躬身应道。
     自从小皇帝亲政以来。
     他就感觉自己开始官运亨通,平步青云。
     内心对宇文衍的感激溢于言表。
     “对了,让你研发的那个水泥进展如何?”
     宇文衍喝了一口茶水,突然想到了这事。
     天元五年,也就是去年。
     宇文恺督造河套三城,峻工回京后,小皇帝就把研制水泥之事交给了他。
     “回陛下,臣正准备向您禀报呢!”
     “按照您记述的技法,臣和工匠们精心选材、建高炉、造磨坊,尝试了成千上万次原料配比,已经摸索出了比较成熟的工艺……”
     “极寒天气,盐咸环境,以及凝结硬度、耐磨强度等测试还在持续验证中!”
     说到水泥,宇文恺眼里也冒着精光。
     作为建筑设计大师,他很清楚这玩意用于建造,有着极为重大的用途。
     “什么?”
     “你的意思,水泥已经造出来了?”
     宇文衍一听。
     蹭一下站了起来。
     惊喜地望向宇文恺,滚烫的茶水洒到手上也浑然不知。
     “若,若是按您所描述的样子,应该八九不离十……”
     宇文恺没想到小皇帝反应这么大。
     顿时有些不自信起来。
     “哈哈,安乐啊安乐,你可真能忍啊,到现在了才跟朕说!”
     “陛下恕罪,臣亦不敢保证就是您所要之物,故而多试验了几遍。”
     宇文恺心中忐忑,生怕让皇帝失望。
     “好,好啊!”
     “摆驾,朕要亲自看看!”
     小皇帝大喜,拉着宇文恺就往殿外走。
     宇文贤好奇这水泥是何物?
     也跟了上去。
     王鹰,元氏兄弟,李药师等人随驾左右,一行人直奔宫外。
     长安城内。
     一处工部衙属大院,正是宇文恺等人的实验之地。
     “陛下,这便是制作好的成品。”
     宇文恺亲自打开一个油纸包裹的木桶,用木勺舀出一些灰褐色粉末。
     “您再看,这是用水泥铺设的一小段路面!”
     “厚约一尺,用河沙,石子拌水泥铺就,中间放置了竹条……”
     宇

第411章 水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