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宇文衍也是希望将民间保留的一些机关术利用起来。
     进行“木改铁”的升级。
     从而推动机械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前辈,为何长久以来,常用的都是两轮马车,却鲜少有四轮车?”
     小皇帝看向綦毋怀文,问起了马车之事。
     这才是他今天来的主要目的。
     “回陛下,主要是两轮马车灵活,适应各种地形的马路。”
     “而且,车辕压在马匹身上,承受一部份马车的重量,车马一体,稳定性好,爬坡不打滑!”
     “而四轮车对路面的平整度要求颇高,只适合平原地形行驶。”
     宇文衍听到这个解释多少有些意外。
     随即追问道:
     “不是因为四轮车不能转向的缘故么?”
     说起这个问题,在后世网络上可是热闹得很。
     有些崇拜西方的信徒坚信,是因为华夏先人的脑子不及西方人的祖宗。
     始终没能解决四轮转向以及车辆减震的关键技术。
     转向问题解决不了,那么四轮车就只能走直线。
     所以,自古以来,直到清末,神州大地上的人们只能无奈选择“技术落后”的两轮马车。
     有些人甚至说,两轮车马匹不但要拉车,还要承担马车的部分重量。
     而四轮车,马匹只需要拉车就行了。
     古人无能,让拉车的马受了几千的罪!
     说这种话的人就是些既无知,又喜欢站在道德至高点无病呻吟的圣母婊。
     马匹在古代有多珍贵,相信无须多言。
     如果没有一定的道理,华夏先人会如此不爱惜拉车的马吗?
     究其原因,又是什么呢?
     相信看过那种手扶拖拉机爬坡时打滑,需要在机头站一个人才上得去的朋友,就很清楚其中的道理了。
     两轮马车其实是古人选择实用,高效,能广泛普及的结果。
     宇文衍也不知道后世何时兴起这股“讽古舔西”的妖风。
     总之令人感觉恶心至极。
     “四轮车可以转向啊!”
     “只需把一辆两轮车的车辕接到另一辆的车轴上,这样的四轮车就能转向了。”
     綦毋怀文嘴上回答,心里却纳闷难道陛下不知道四轮车能转向么?
     “哈哈,太好了!”
     小皇帝听了顿时龙颜大悦。
     证实了这个消息后的他心情甚是舒畅。
     也就是说。
     受限于地形、路面条件,爬坡不力等因素。
     四轮车未能在神州大地普及开来。
     而不是因为不能转向,被迫接受“落后”的两轮车!
     其实,动动猪脑应该也能想到,华夏先人连结构复杂的指南车都能造出来。
     怎么可能解决不了一个四轮转向的问题?
     别有用心的“讽古舔西”实在是莫大的悲哀。
     不过。
     两轮马车的减震技术,确实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无非就是在车轮上裹上多层皮革,或是车厢内铺上厚实的褥子和软垫。
     有点技术含量的就是伏兔,位于车舆之下,车轴之上。
     和后世的板簧、螺旋弹簧减震原理一致。
     只不过受材料所限,减震效果不是特别理想。
     如今。
     冶铸司能够冶炼多种性能的钢材。
     宇文衍早就让冶铸工坊把减震器打造出来了。
     甚至和造车坊合作,应用起了这套减震装置。
     马车的减震效果大幅提升,车主反馈满分。
     “前辈,朕准备在机械署设‘华夏车工坊,进行马车的研发与制造……”
     小皇帝说着。
     让墨言把厚厚的一叠纸页放于案台。第464章 四轮马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