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赵清虎家今年的规矩跟去年差不多。
     豆腐坊、香皂工坊,都是腊月十五停工。
     沿河县往外的门店,早在腊月初十就关门封账。
     不能再晚了,再晚路上就走不了马车了,耽搁这些人回来过年。
     年前,王员外、宋天赐,甚至是京城中的威宁侯府,都给自己送了年礼过来。
     今年赵清虎没有沉默,让杜真备上了礼物,送去了王员外家,威宁侯府的也是拜托他带去京城。
     至于宋天赐,腊月初就送去县城了。
     让赵清虎没想到的是,他好端端在家过着猫冬潇洒日子,可以四体不勤,悠闲享受,偶尔还能听听曲,来一段郭老师亲传完整版《探清水河》;没想到,五郎竟然给他找了一个活。
     帮着看文章、看诗词、看策论。
     好家伙,不愧是大儒培训过的,一眼扫过去,至少字好看多了,比之前飘逸灵秀了不少。
     似乎有一些宋徽宗瘦金体的意味,就是笔力欠佳。
     虽然赵清虎几次三番表示,自己做不来这种精细活。
     但是,五郎坚持,想让老爹看看自己的成长。
     倒是从五郎的策论之中,赵清虎了解了一些大渊朝的朝政。
     至于微言大义,他是真的敬谢不敏。
     五郎坚持,赵清虎没办法,也只能是听之任之。
     反正拿过来他就看一看,指正问题?五郎肯定没这个期待,自己也干不来。
     豆腐坊封锅后,赵清虎开始干活了,蒸馏酒。
     他用的办法,就是土灶双层锅,很古老的蒸馏酒办法。
     下面一层铁锅放黄酒,加热,让酒精挥发出来。
     上面再架上一个铁锅,里面放冷水。
     酒精挥发后,遇到上面的冷锅就会重新凝结,汇聚成水滴往出酒口走便是。
     糯米酿造的是黄酒,赵清虎家的黄酒发酵几个月而已,酒糟混杂着酒水,看不出来有黄色。
     不过,蒸馏出来的烧酒还是不错的,赵清虎尝了尝,酒精度应该有三十。
     “用糯米还是太亏,明年直接用稻谷就行。”赵清虎道。
     “爹,这酒水好烈啊!”
     二郎尝了一口流出来的酒水,脸上五官都皱在了一起。
     第一次喝,都这样。
     自家鼓捣出来的这个,虽说也是蒸馏酒,但是,最多算是烧酒啊。
     若说是白酒,那至少也要五十度。
     “爹,这酒辣嗓子,跟咱们在京城喝的差不多。”三郎也尝了尝。
     赵清虎点头,大渊朝是有蒸馏酒技术的,不过,酒精度跟他这个差不多。
     也就是偏北方的百姓才会喝,驱寒暖身用的。
     如今的南方,大面积还是喝黄酒、米酒。
     这蒸馏酒的酒精浓度低,口感也不是很好,想要成为这片大地的主流,怕是还需要时间去沉淀。
     “再蒸馏一次。”
     设备虽然简单,可赵清虎相信,多蒸馏几次,肯定能得到酒精度高的。
     实在不行,自己就把玻璃给手搓出来。
     他虽然不太了解,可至少他知道,玻璃这东西,是高温加热沙土玻璃化得到的产物,多试几次,总能试出来的。
     白酒,窖藏之后,可比这烧酒要好太多,不仅口感好,而且香味也不一样。
     连续三次蒸馏,赵清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他尝了一口,应该有五十度,毕竟这东西辣嗓子。
     而那头酒,不能喝的,酒精度应该达到了六十多,再蒸馏一次,估摸着能达到七十度,都能用来当医用消毒酒精了。
     果然,多次尝试后,许是因为设备太原始,

第234章 年假[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