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05章 忆当年,牵羊礼[1/2页]

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钓雪寒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王雄从小在军中摸爬滚打,更是威宁侯府这等军中一等勋贵世家成长起来的,对战争、力量这些东西最是熟悉。
     不管什么时候,手上握有杀人利器,才是推动一切政策的关键。
     土司、土民乖乖配合,一切好说,不行的话,西南的深山都容不下他们。
     又不是让你们集体搬迁,只是迁徙一些无地之民而已。
     门下省给的迁徙策略,王雄看过。
     三子抽一子,并户行政,免费给予土地补贴,一口人五亩地呢。
     “安南有大片肥沃土地,而且节气很好,水稻一年三熟,甚至是四熟都不是问题,眼下唯一的缺点就是缺人。不管是迁徙的汉人,还是西南土人,只要迁徙过去,把土地掌握,那安南便是我大渊皇朝永远的安南、热河两路。”
     “陛下放心,末将定不辜负陛下信任!”
     “等处理好了这些事情,安定辽东,吸纳安南后,便可以继续往周边开疆拓土。除此之外,河套、西域这些地方也要加强军事,朕那四弟,许久不曾回京。”
     提到这个,宏丰帝也是颇为感慨。
     太祖爷走之前,除了他坐镇中枢,是承继大统的皇帝外,其余三兄弟,都去戍边了,辛苦的很。
     也就是老五南王,因为年纪小,逃过一劫,在京城享受了几年时间。
     去了藩地,也是江南富庶之地,是鱼米之乡!
     “对了,热河港口,朕已经命老二打造,是南下西洋的重要补给站,你要重点关注。”
     “遵命!”
     “火枪队,老二在安南留下了两百,朕再给你配备八百,便是一千,你要仔细使用。”
     王雄大喜,北王横推草原靠的就是火枪队,也就是一千多。
     有了这股战力,他在安南固若金汤,对付西南土族,绝对是不费吹灰之力。
     反正西南有大军,对土族原本就是有优势的,大山瘴气,这么多年了,也不再是阻碍中原皇朝大军的利器。
     “对了,我二舅子在忙啥?”
     “他常年不在京城,目前还在熟悉庶务,爹想让他把老三的摊子捡起来,不能总是让几个管家费神,事情太多了。”
     “也是,让他有空入宫来。”
     
     镇南王还在路上,王雄已经率领八百火枪兵,一千亲卫,数千将士出发南下。
     这一次去安南,王雄带去的除了士兵外,还有大量工匠院的匠人,也有商贾,都是要去开发安南、热河两路的。
     对于大渊皇朝来说,那里是处女地,开发价值极高。
     若不是时间仓促,这个队伍会更大,一路南下,都有人加入进来。
     因为放开了对商贾的压制,王雄此次南下,吸纳了不少沿途的商人。
     特别是跟着南王一起进京的,来自江南的盐商们,他们对开发安南很感兴趣。
     没办法,来到京城后,去了几次交易中心,这些商人都敏锐察觉到了,整个京城的商业版图,都被瓜分的差不多了。
     若不是有交易中心存在,他们这些江南来的,人生地不熟,离开了盐业啥都不懂的盐商,是真的没有多少发展余地。
     正因如此,他们才对即将开盘销售的商贸中心很感兴趣,对于安南这一片处女地,自然也是兴趣浓厚,愿意投入人力物力去开发,去搭建新的商路。
     王雄的队伍南下,刚好,路过的是这些人的地盘。
     呼朋唤友,召集人手,是免不了的。
     半路上,王雄的队伍跟镇南王凯旋大军碰上,双方都是浩浩荡荡的大队伍,若不是官道还算不错,绝对容不下他们如此大规模迁徙。
     “大舅舅!”
     镇南王见到王雄,喜不自胜。
     “好样的,有出息了,这一次打得不错,立了大功!”
     武王把安南的事情,给王雄大略叙述了一遍,还有一些可用之人都交代了。
     王雄好歹是勋贵,是未来的威宁侯,对于武王带回来的,从京营内调拨的数万大军,自然要亲切的很。
     这里面大部分的将领他都认识,曾经都是他的下属,或是同僚,大家都是属于京中勋贵集团的。
     
     “大郎他们走了,家里冷清了不少啊。”
     晚饭后,赵清虎还挺不适应的,参加茶话会的人都少了。
     “爹,大哥他们就是回老家一趟,一个月就能回来。”大丫宽慰道。
     “最近如何,工作可还顺利?”
     “放心吧爹,家里的产业都有人盯着,渔业公司,还有妇女救助会的管理系统也十分成熟,没什么大事的。”
     闻言赵清虎点了点头,没事就好,岁月静好,时光悠然,这样才让人舒服。
     “爹,三哥、四哥快回来了吧?”
     大哥、二哥不在家,连五哥都去辽东苦寒之地当县令了,二丫也开始想自家的哥哥们了,三哥、四哥可是出去了一年多,差不多也该回来了吧?
     赵清虎摇了摇头,“算算时间,最快也要夏天才能回来。”
     毕竟是远洋出海,直奔南北美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去一回,以现在的龙骨帆船的速度,至少需要一年多时间。
     路上若是有所耽搁,消耗的时间会更久。
     唯一让人欣慰的是,这一次他们不是毫无准备出海的,物资、人员、航海路线都是清晰的,安全不会有问题。
     儿子们出去了,最后是不是会回来,说实话赵清虎心里也没底。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啊!那可是广袤的肥沃土地,是跑马圈地,开疆拓土,天知道三郎、四郎会不会脑袋一热,留下一人在海外看顾基业?
     赵清虎只能是寄希望,两个儿子都是孝顺的,一年多没见自己这个老爹,心里面还念着他这个老父亲。
     当初决定送两个儿子出海的时候,他已经想到了这些。
     日后父子三人,怕是聚少离多。
     一年到头,难得见上一面的。
     倒是太子殿下不一样,第一次他负责压阵出海,只是一个象征意义。
     回来后,宏丰帝绝对不会舍得让他再去一次的。
     儿子们都走了,大丫肩膀上的担子更重了,家里的店铺、庄子,工坊几乎都需要她管着。
     好在,还有杜真跟顾凌轩帮忙,这么多年过去,家里面也培养了不少可以信任的掌柜、账房,大问题不会有。
     再看赵清虎,基本上从这些繁琐的日常事务中挣脱出来了。
     目前他唯一比较上心的就是工匠院,以及文部的事情,当然,还有建筑公司的。
     “对了爹,咱们庄上的红薯、土豆都有多余,是卖给粮商还是咱们家囤起来?”
     赵清虎闻言有点懵,这么快就有多余了?
     “京兆府没来要?”
     “没有,直隶地区去年就有多,百姓们虽然对高产粮种很感兴趣,但是也不能全部都耕种这个,主要种植的还是小麦跟稻谷。”
     “也是!”
     一年四季,都吃红薯、土豆,绝对烧心。
     汉人对主粮的执着,除非是没条件,否则,首选大米,其次就是小麦。
     谷贱伤农,如今虽然大渊皇朝有政策扶持,但是,总不能将全国所有土地全都耕种红薯、土豆。
     这两样可不好长久保存,拉长时间线来看,少种一些就少种一些。
     “一半卖给粮商,另外一半做成红薯粉、土豆粉,建一个工坊吧。”
     “好的爹!”
     “有了红薯、土豆,多鼓励庄户养鸡养鸭,搞搞副业。”
     “放心吧爹,粮食有多余后,庄户们自发都开始蓄养家禽,庄子里面今年连养猪的都多了不少,若不是咱们家的养猪场内猪崽子足够多,怕是都没地方买。”
     “这是好事!除了鸡鸭鹅,猪牛羊也能养起来。”
     养家禽很实惠,一年半载就能下蛋吃肉。
     可若说是经济利益,绝对是养大牲口有前途。
     即便一家一户养不起,可以整个庄子合起伙来养啊。
     一直依靠草原上进口牛羊肉,啥时候才能实现牛肉自由,羊肉自由?
     “爹,咱们家的养猪场要扩建吗?”
     “当然,多多益善,尽量把规模大的养猪场分开,这样方便饲料获取,也能避免被疾病一锅端了。”
     “要不回绿竹村,建一个养猪场?”
     “可以,猪肉可以精加工,做成肉松,或是腊肉香肠,保存几个月没问题,从绿竹村运送来京城售卖就是。”
     翌日,赵清虎原本打算在家宅一天,反正最近没什么大事。
     不曾想,才吃了早餐,皇家银行的总经理来了。
     “怎么了,还找到家里来了?”
     皇家银行,有大事你可以入宫啊,你这个总经理马上都要转正了,我都可以完全放权了,还来找我?
     “爵爷,有件事情有些棘手,需要您来决断。”
     听对方叙述了一番后,赵清虎也挺意外的。
     皇家银行虽然存储了大量的黄金,但是,白银几乎没有截留,大部分都是铸造成银元,以供市场使用。
     这是谁啊,不开眼,竟然想要大量黄金?
     “是京城的千祥楼。”
     “千祥楼?”赵清虎好奇,谁啊?
     “老爷,千祥楼是京城内最大的首饰铺子,他们是做金器、银器的。”
     原来如此,赵清虎动了,大院皇家银行,大量存储金子,导致市面上流通的金子少了,这金楼、银楼的生意不好做了,缺货了?
     “给他,反正又不是全面禁止流通,即便是日后禁止金银流通,金楼、银楼的生意还是要做的,黄金也是要做成首饰、饰品,进入千家万户的。”
     得了赵清虎首肯,人才急忙离开,直奔皇家银行总部。
     而千祥楼的东家,一位四十多岁,大腹便便的

第405章 忆当年,牵羊礼[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