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章 唯有战场能让他脱颖而出[1/2页]

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小妹仔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这该不会就是所谓的内劲吧?武者的核心能力。”
     赵迟思索间,他虽生长于现代社会,却深知内劲的重要意义。
     即便此世百姓对内劲一无所知,但以他的认知,武道入门必经此途。
     即便体内仅有微弱内劲,但它真实存在。
     “系统,我要学习内功与武技。”
     “指令接收成功。”
     系统回应。
     “开始基础内功修行。”
     “开始基础剑法修行。”
     话音未落,海量心法涌入赵迟脑海,他逐一铭记于心。
     体内微弱的内劲循着基础内功的路径缓缓流转,逐渐扩展至全身,内劲亦随之增长。
     与此同时,基础剑法的招式在赵迟脑海中浮现得愈发清晰。
     基础剑法虽名曰“基础”
     ,实则包含刺、斩、劈等简明实用的动作。
     “武技学习完成。”
     系统的提示音再度响起。
     赵迟立刻打开属性界面:
     姓名:赵迟
     境界:后天一重境
     体能值:
     内劲值:
     修行法门:基础内功
     习练武技:基础剑法
     升级所需经验:
     “基础内功不仅强化了我的内劲,还让我掌握了驾驭它的技巧。
     看来,全力施为的话,就算是四五百斤重物也能一拳击碎。”
     尽管如此,他明白自己距离那些传说中力能扛鼎的强者仍有巨大差距,但他相信,假以时日,或许真能跻身一流高手之列。
     此刻,赵迟意识到自己终于找到了立足的根本。
     然而,眼下更为现实的问题是投身军旅,争取出人头地的机会。
     他庆幸自己生于大秦,在这片土地上,普通民众可通过军功改变命运,而这样的机遇在别处几乎难以寻觅。
     唯有在大秦,军功爵位制让平民也能因战场功勋获得土地、俸禄乃至爵位。
     这无疑是最适合赵迟崛起的土壤。
     秦王祖龙即将踏上统一天下的征途,中原大地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变。
     “千古一帝,秦始皇。
     终有一日,我定要亲眼见到你。”
     门外忽然传来声响,打断了他的思绪。
     李烟言端着一碗烙饼来到赵迟身旁,神色比平日更为凝重。
     “烟言。”
     看到李烟言到来,赵迟眼中流露出一丝温暖。
     在这片土地上,赵迟深知,除了父母行踪成谜外,李烟言是他最为亲近的人。
     “迟哥哥。”
     望着赵迟,李烟言勉强露出笑容:“你已连续两天两夜未曾进食,快吃些东西吧。”
     “多谢你,烟言。”
     赵迟并未察觉李烟言的情绪,接过烙饼便大口吃了起来。
     李烟言坐在他身边,深情地注视着他,仿佛想将他的模样铭刻于心。
     吃了几口烙饼后,赵迟低垂着头不敢直视李烟言,但仍开口说道:“烟言,我有个决定。”
     “什么决定?”
     李烟言轻声问道。
     “我已经十岁,可以入伍从军了。”
     赵迟忐忑地回答。
     他既担心李烟言担忧,又不得不告知她这个消息。
     参军固然可以建功立业、封官加爵,但战场充满凶险,这一去或许就再也无法归来。
     “迟哥哥,你要去参军吗?”
     “不行,战场太危险了。”
     果然,听闻此言,李烟言立即摇头,眉宇间满是不满。
     初别
     赵迟郑重地捧起李烟言的手,指尖轻触她细腻的肌肤,声音低沉却满怀承诺:“烟言,此去并非仓促,而是为了成就一番事业,让你我能坦然相对。”
     李烟言眼眶微红,低声呢喃:“我知道你的抱负,可战阵无情,我不愿你涉险。”
     他莞尔一笑,将她拥入怀中:“莫怕,我会平安归来。”
     窗外晨光渐露,两人在简陋的木桌旁对坐。
     赵迟取出两块玉佩,一块雕着“赵”
     字,另一块则刻有双鱼戏水图,合在一起恰成佳景。
     “这是我娘留给我的信物,也是我对未来的期许。
     这一枚给你,另一枚我自留。
     待我归来,便是我们结缡之时。”
     李烟言颤抖着接过玉佩,泪水悄然滑落。
     村长家。
     村长端详着面前的青年,叹息道:“你可知战场险恶?即便壮志凌云,也要三思而后行。”
     赵迟恭敬回道:“伯伯,我已决定。
     守孝之规固然重要,但保家卫国更为紧要。
     况且,烟言值得我去拼搏。”
     村长摇头叹气:“你可曾与她说清缘由?”
     赵迟颔首:“说了。
     正因为她的期待,才让我下定决心,我要让我们的未来更加光彩夺目。”
     听完后,村长叹了口气:“同意了。”
     “明日雍城军营招新兵,我们村正好有十名青年一同参军。”
     赵迟连忙感谢:“多谢李伯。”
     次日,村口聚集了数百村民。
     商君变法后,每逢新兵出征,乡亲们总会以烈酒相送,彰显朝廷对将士的重视。
     一名队官带领披甲武士抵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今日,我李家村有壮丁应征入伍,为国效力。”
     村长手持竹简,向队官禀报。
     “吾乃秦帝国使

第2章 唯有战场能让他脱颖而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