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怪大家的反应如此激烈,这事它本身就是没有对比没有伤害。
固然周游的电影作品成绩一向不错,但拎出来或许很多人已经麻木了,但对业内人士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件离谱的事儿。
无论是先用《英雄》试水商业电影的老谋子,是后来开局巅峰一部《霸王别姬》名留影史的凯子,还是开创“贺岁档”的冯晓刚,亦或是国际上最成功的华人导演李安,他们或多或少都经历过票房滑铁卢的时刻。
墨镜王不在此列,他电影向来也不是看票房的,人家DVD后期的DVD收入就是一大块。
第五代导演之中似乎没有周游这样的人。
历史地位暂且不提,只论票房的话...
这个年轻人可太恐怖了。
商业片和文艺片有时候天然就是一堆矛盾体,文艺片或先锋电影那天然的高观影门槛让许多人望而却步,甚至文艺着文艺着连导演自己拍的都不知道是个啥东西。
一些自诩喜爱电影深入研究电影的人同样也看不懂,但不耽误他们看不起商业片。
不少导演都在寻找这两者中间的平衡点,既不愿意完全拥抱商业,想要保证票房的同时让电影不缺少艺术性,可往往是两头都顾不得,最后落得个票房口碑双双失利。
周游似乎就很好的找到了这条路,并且在这条路上义无反顾、一往无前的走下去。
扎实的剧本、深刻的故事加上优秀的演员再加上一个天才导演的才华,就是他成功的关键。
似乎也只有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能达到这一步。
恰好,周游就是个中翘楚。
至于在场的这些影视从业者、投资人和演员们看的就更简单了。
投资人觉得周游能赚钱。
看看同档期的《缝纫机乐队》吧,大鹏也是这两年市场所看好的新锐导演,继《煎饼侠》后的第二部电影,期待这一部电影的影迷同样不在少数。
都是一个亿上下的投资,甚至还有情怀和喜剧元素的加持,但《缝纫机乐队》首日的票房只有3000多万。
乍一看这电影的票房成绩跟《我不是药神》相比显得有些狼狈,被打的溃不成军,但它其实也是能盈利的。
只是...3000万对2.3亿,堪堪到人家的零头。
什么心气都被打没了。
换句话说,不是《缝纫机》弱,是《药神》以一种同档期无敌的姿态横扫了一切对手,不是针对它一部电影,而是..
同档期一个能打的没有。
大鹏也有点怀疑人生,作为才第二部电影上映的新人导演,在《药神》定档的时候他还听说有不少电影选择逃档了。
虽说这两年票房的蛋糕越来越大,但每个档期的票房上限总是有个数字的,你多吃一口,人家就少吃一开口。
这档期一下子来了这么一个庞然大物,不少人选择临阵脱逃好像也显得不是很丢人。
而《缝纫机乐队》的陈祉希作为京圈沪圈都能吃到资源的投资人和制片人不是没有提醒过大鹏这件事。
可毕竟是年轻人。
不张狂叫年轻人嘛?
以前有徐争一部《泰囧》杀穿同档期,踩着几个大佬上位一战成名,再往
第567章 火热[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