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三十四章 原来服务员不只是服务[1/2页]

一生走到老 邢成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李湘走到讲台中央时,指尖在讲台边缘轻轻敲了敲,原本还有些细碎声响的教室瞬间安静下来。她没有急着翻开讲义,而是先朝四十名学员笑了笑,声音清亮又温和:“在座的各位都是从各门店选送的潜力员工,未来要面对的前厅工作,说难不难——端茶倒水、引位点餐,流程练熟了谁都能做;但要说难,也真难——毕竟咱们服务的是活生生的人,人心是最没固定流程的东西。”她转身在白板上写下“顾客刁难”四个字,笔尖顿了顿:“但今天我不想用‘刁难这个词。在我看来,所有让你觉得‘难应付的顾客,本质上都是在给你传递信号——可能是需求没被满足,可能是期待落了空,也可能只是单纯想找个情绪出口。咱们要学的,不是‘怎么对付他们,而是‘怎么读懂信号。”“先从最常见的场景说起。”李湘拿起激光笔,身后的投影幕布亮起一张餐厅平面图,靠窗的四个座位被标成了红色,“这是金沙食府的午市平面图,靠窗位永远是热门。假设现在是饭点,靠窗位全满,有位顾客一进门就指着靠窗位说‘我就要坐那里,你怎么回应?”后排立刻有人举手:“我会说‘不好意思,那里已经有人了,给您安排其他座位可以吗?”“没错,但这只是基础回应。”李湘点点头,又问,“如果顾客接着说‘我不管,我等了二十分钟就是为了靠窗位,甚至掏出手机拍桌子,你怎么办?”教室里安静了几秒。李湘走到学员中间,目光扫过每个人:“这时候要记住两个核心:别否定顾客的情绪,别承诺做不到的事。我在金沙食府当服务员时遇过更极端的——有位先生直接把包扔在已经预定的靠窗位上,说‘谁来都不好使。”她顿了顿,回忆的细节清晰又生动:“当时我没去拉他的包,也没说‘这位置有人预定了,而是先递了杯酸梅汤过去,笑着说‘先生您一定是特别喜欢窗边的光线吧?我刚入职时也总盯着那几个座位,下午阳光斜着照进来,看街上的树影都觉得舒服。他愣了一下,没说话,我就接着说‘现在那桌客人刚点完菜,估摸着要吃四十分钟。您要是不着急,我给您在等候区摆个小桌,先上两碟开胃小菜,您和同行的女士喝杯茶聊聊天?等靠窗位一腾出来,我第一时间来请您,保证比直接等要舒服些。”她回到讲台,在白板上写下三个步骤:1.共情铺垫:先认可顾客的需求合理性(“喜欢靠窗位是因为光线好,我特别理解”);2.提供替代方案:替代方案必须有“附加价值”(等候区的小菜、优先叫号权);3.给出明确预期:避免模糊承诺(“四十分钟左右”比“等一会儿”更让人安心)。“后来那位先生不仅没再坚持,临走时还特意跟我说谢谢。”李湘笑着补充,“因为他感受到的不是‘被拒绝,而是‘被重视。记住,顾客争的未必是某个座位,而是‘自己的需求是否被当成一回事。”接下来,李湘切换到下一个场景。投影幕上出现一张餐桌照片,桌上的清蒸鱼几乎没动,旁边坐着一位中年女士,正皱着眉和服务员说着什么。“这是另一个高频场景:顾客投诉菜品。假设这位女士说‘你们这鱼一点鲜味都没有,是不是不新鲜?,有人会直接辩解‘我们的鱼都是当天现杀的吗?”话音刚落,前排一个戴眼镜的男生红了脸——显然是想到了自己可能会这么说。李湘温和地朝他笑了笑:“辩解是人的本能,但在顾客面前,‘证明自己没错永远排在‘解决问题之后。我在金沙食府当领班时,遇过更棘手的——有位顾客把鱼推到我面前,说‘这鱼有腥味,我怀疑你们用的是冻鱼,还掏出手机要拍视频发朋友圈。”“当时我没说‘我们的鱼都是现杀的,而是先拿起公筷夹了一小块鱼肉,放在自己碗里尝了尝(当然,动作要自然,不能让顾客觉得你在敷衍),然后说‘您说得对,这鱼的腥味确实比平时重了些——清蒸鱼最讲究火候,看来今天后厨蒸的时候没把控好时间,让您没尝到最佳口感,是我们的问题。”她停顿了一下,观察着学员的反应:“承认问题不等于承认‘鱼不新鲜,而是承认‘顾客的体验不好。那位顾客听到我这么说,拍视频的手就放下了。接着我问‘您看这样行不行?我让后厨重新给您做一份,这次我盯着他们蒸,保证十分钟内上桌;这盘我让厨房打八折,算给您赔个不是。如果您实在没胃口了,这盘直接免单,再送您两盒我们自制的鱼丸,您带回家煮汤,也算我们赔罪了。”她在白板上又添了一行字:给顾客“台阶”,就是给自己“出路”。“后来那位顾客选了重新做一份,新鱼上桌时,我特意跟着过去,亲手给她盛了一碗鱼汤,说‘您尝尝这份,这次我让师傅少蒸了一分钟,鲜味应该能出来了。她尝了之后说‘这碗确实好多了,临走时还跟我说‘你们处

第一百三十四章 原来服务员不只是服务[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