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听完,朱樉满眼不敢置信。
     “你那是苛刻一点吗?”
     “俗话说得好,饱暖思淫欲。”
     “牲口吃得太饱就会偷奸耍滑,只有喂个半饱吊着,拿起鞭子抽打才会老老实本分。”
     “咱让他们能吃上饭就不错了,要求那么高做什么。”
     朱元璋振振有词,述说着他那套牲口理论。
     在他的设想中,大明朝的官员只要维持基本的温饱。
     饿不死,就算是万事大吉了。
     “这严刑峻法就是咱手里的鞭子。”
     “程朱理学就是脖子上的驴套,让他们只能围着磨盘转悠。”
     “这一套流程走下去,把这帮读书人拴在磨坊里,给我老朱家老老实实拉磨。”
     这一套完整的牲口论,令朱樉大开眼界,听完只有一个感受。
     朱元璋不去美洲搞种植园,让黑人兄弟们摘棉花,真是太屈才了。
     “能混官场的读书人,一个个都是人精。”
     “他们最擅长的是钻空子,找漏洞。”
     “老头子,你的这套粗糙的理论,就别拿出来献丑了。”
     历史早就证明了,朱元璋的设想完全行不通。
     程朱理学这件驴套,最后会被读书人变成了祖宗成法。
     原封不动的,装在了老朱家子孙的头上。
     朱元璋没想到自己的精心设想,被好儿子贬低的一文不值。
     “你这兔崽子这样说,肯定是有更好的办法。”
     朱樉拿过桌上巴掌大的铜香炉,指着铜香炉说道:“大明好比是这香炉,下面的三条腿。”
     “正好对应宗室、文臣、武将。”
     “宗室以各地藩王为主,文臣以江南士人为主,武将以淮西勋贵为主。”
     “三股势力呈三足鼎立之势,勉强维持着朝堂的平衡。”
     “你把淮西勋贵清理了,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
     “宗室和文臣的势力必定大涨。”
     “如果有一方势力打破了平衡,必定会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
     经过朱樉的讲解,朱元璋恍然大悟。
     “你说的很有道理。”
     “但是咱想的跟你不同,咱想要的是一个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的盛世。”
     “咱五十六了,半截身子已经入土了。”
     “照这样按部就班,搞不好哪一天突然撒手人寰。”
     “留下一个烂摊子,给子孙后代。咱不放心。”
     父子俩难得敞开心扉,朱元璋说出了自己心中的顾虑。
     朱樉一直以为朱元璋是个自私自利、冷血无情的人,是那种可以为了皇权可以牺牲一切感情。
     没想到朱元璋还是个热血中年人,心中怀揣着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
     朱樉满脸认真地问道:“老头子,我来跟你算笔账。”
     “如果恢复了科举,朝廷要培养一个合格官员需要多久?”
     “从县试到府试、乡试,最后到会试,至少需要三年。”
     “中了进士经过殿试排名以后,还要到六部观政,时间是六个月到三年不等。”
     “经历了观政,吏部才会授予官职,新官上任到熟悉政务,至少需要一年吧。”
     “就是说朝廷要花费最少五年的时间,才能培养出一名合格的官员。”
     朱樉继续问道:“如果要培养一个独当一面的将领呢?”第278章 背锅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