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1章 夜行者(六)[1/2页]

刑侦档案:破案先锋 快乐的小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江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上午九点三十七分。
     审判庭第五号法庭内座无虚席。
     这是案件侦破三十七天后,李兆辉第一次正式出现在公诉席。他穿着一身洗得泛白的看守服,坐姿笔直,神色却出奇地平静。比起大多数人印象中残忍杀人犯的癫狂与狼狈,他更像一个在等待轮回的人。
     程望坐在旁听席第三排,位置靠近出入口,能一眼看到整个法庭。
     他不喜欢坐得太靠前,那会让他分不清自己是审判的一部分,还是罪恶的旁观者。
     审判长宣读案情:
     “本院经审查查明,被告人李兆辉自2001年至2005年期间,流窜至我省及邻近三省地区,作案26起,杀害67人,强奸23人,奸尸19人,重伤10人,非法侵入他人住宅20起,实施严重抢劫及毁尸行为,共计造成恶性社会影响极为重大……”
     公诉人按案件顺序逐一陈述犯罪事实,每一次“本案中被害人××,死亡,系钝器致颅骨开放性骨折合并脑组织破坏所致”,都如一声槌击。
     程望没有动。他眼神直视着审判席上的那道身影,仿佛要从这个人的沉默里提取出一种更深层次的“答案”。
     可李兆辉始终面无表情,偶尔低头,偶尔眯眼,似乎在思考审判书中的某个语法错误,而不是面对自己毁掉六十七条生命的罪状。
     公诉人继续:
     “被告人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侦查阶段配合交代大部分案件细节,证据链完整清晰,DNA比对结果与现场指纹、足迹、毛发、生物检材高度一致。其行为触犯《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构成故意杀人罪;第二百三十六条,构成强奸罪……”
     庭审持续了四个小时。
     旁听席上,坐着部分被害人家属。三排座位,没有哭声,只有压抑的呼吸与间歇性抽搐的肩膀。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在宣读到自己孙子的名字时,忽然发出一声哽咽。随后,她手中的老照片掉落在地,照片里是一个穿红衣的小女孩,照片右下角模糊地写着:2003.9.1 入学第一天。
     老太太没有捡,只是低下头,像低头给这个社会做一个无法逆转的道别。
     审判长最后陈词:
     “……本院认为,被告人李兆辉手段残忍,社会影响极其恶劣,主观恶性深重,依法应予以最严惩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条款,判处被告人李兆辉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法槌落地,寂静无声。
     李兆辉没什么反应,他只是看了程望一眼,嘴角一动,仿佛要笑,又像在咀嚼某个记忆。
     那一眼,程望没有躲开。他回望,冷静而坚定。
     庭审结束后,媒体记者早已守在法院门口。
     这起案件自曝光后引发全国震荡。网络上,关于“制度为何未能阻止”“边缘人口是否失控”“流动劳工监管”甚至“人性是否可以被矫正”的讨论愈演愈烈。
     

第61章 夜行者(六)[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