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古物为引:百年文脉的守护者(七十七)[1/2页]

天眼鉴宝:我的传奇鉴宝人生 墨韵忠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1051章:瓷都烟影里的旧窑
     景德镇的雨,总带着一股子潮湿的瓷土气。
     陈轩踩着青石板路往老城区走时,裤脚已经溅上了泥点。小林跟在后面,怀里紧紧抱着那半张从伪古堂堂主手里得来的藏宝图,图上“瓷都秘窑”四个字被雨水洇得有些模糊,却在两人心里烧得滚烫。
     “师父,这地方真能有玄山氏藏的宋代名窑?”小林忍不住问,声音被雨丝切得碎碎的。他手里还攥着从洛阳带来的《玄山氏杂记》残卷,里面那句“青白之间,松柴为魂”翻得边角都卷了。
     陈轩抬头望了望巷口那座爬满青苔的牌坊,“珠山官窑遗址”几个字被岁月磨得只剩轮廓。他指尖无意识摩挲着口袋里的玄鉴镜,镜面隔着布料传来一丝微弱的温热——自打从邙山青铜窖藏带出来,这面镜子总在靠近重要古物时泛起暖意,此刻正像颗小石子在他掌心轻轻发烫。
     “玄山氏的笔记从不虚言。”陈轩的目光掠过巷子里错落的老房子,屋檐下挂着的青花瓷片风铃叮当作响,“你看这些老窑工的后代,住的还是清末民初的坯房格局,连窗棂都留着通风晾坯的细缝。瓷都的根,深着呢。”
     按藏宝图上的标记,“秘窑”该在老城区以西的高岭村附近。两人找了家开在窑神庙旁的老茶馆歇脚,老板是个六十多岁的老汉,姓余,下巴上一撮山羊胡沾着茶沫,听他们打听废弃柴窑,眼睛顿时亮了。
     “你们是来寻老窑的?”余老汉往紫砂壶里添着松萝茶,沸水冲得茶叶翻滚,“前几年有批年轻人来挖过,说是找什么‘玄山秘藏,结果把村西头那座明代柴窑给刨得乱七八糟,最后被文物局的人赶走了。”
     陈轩心头一动:“那柴窑还在?”
     “在是在,就是快塌了。”余老汉嘬了口茶,“那窑邪乎得很,民国时烧过一窑‘祭红,烧到第七天突然塌了半边,烧死了三个窑工。后来就没人敢动了,都说里面镇着窑神爷的火气。”他往窗外瞥了眼,压低声音,“前阵子还有人夜里往那边跑,鬼鬼祟祟的,像是在找什么东西。”
     雨势渐小,陈轩结了茶钱,带着小林往村西走。越靠近山根,空气里的硫磺味越重,路边的泥土泛着青灰色,混着细碎的瓷渣——这是老窑区独有的印记。
     “师父你看!”小林突然指着前方山坳,那里立着半截残破的窑墙,青砖被烟火熏得发黑,顶端长着丛丛狗尾草。窑门早已塌了,只留下个黑黢黢的洞口,像只半睁的眼睛。
     陈轩快步走过去,蹲下身抚摸窑墙的砖块。砖缝里嵌着层厚厚的火石釉,指甲刮过能掉下金红色的碎屑——这是松木柴窑特有的“窑汗”,只有连续烧过百窑以上才会形成。他掏出玄鉴镜凑近,镜面立刻泛起淡淡的红光,映得砖缝里的纹路格外清晰。
     “是座明代早期的柴窑。”陈轩肯定道,“而且是仿宋式的‘龙窑,你看这窑身的坡度,还有侧面的投柴口,都跟宋代官窑的规制相似。”
     小林凑到窑洞口往里看,一股混合着霉味和焦糊味的气息扑面而来。他打开手电筒,光柱扫过窑膛内部,只见两侧的窑壁上布满了裂纹,有些地方还粘着残破的匣钵,上面隐约能看到模糊的字迹。
     “师父,这里好像有人来过。”小林指着地上的脚印,“这鞋印很新,而且不止一个。”
     陈轩皱眉,走进窑膛仔细查看。窑尾的位置有明显被翻动过的痕迹,原本堆积的窑渣被扒开,露出下面的黄土。他用手拨开浮土,指尖触到一块坚硬的东西,挖出来一看,是块巴掌大的青花瓷片,胎质细腻,釉色泛着鸭蛋青,上面绘着缠枝莲纹——是典型的明代宣德风格。
     “不是我们要找的。”陈轩摇摇头,将瓷片放回原处,“玄山氏藏的是宋代瓷器,而且他的笔记里说‘秘窑是‘借古窑藏,而非古窑本身。”
     他站起身,用玄鉴镜在窑内缓缓移动。镜面扫过窑壁时,红光忽明忽暗,直到照到左侧窑壁中段,光芒突然变得稳定,像块被点燃的炭火。陈轩走过去,发现那里的砖块颜色比别处略浅,边缘有细微的缝隙,不像是自然松动的样子。
     “小林,拿撬棍来。”
     小林连忙递过工具。陈轩小心翼翼地撬动砖块,随着“咔哒”一声轻响,整排青砖竟向外滑开,露出后面的暗格。暗格不大,里面铺着层油纸,裹着个巴掌大的木盒。
     打开木盒的瞬间,一股淡淡的松木香飘了出来。里面没有瓷器,只有一本线装的蓝布封皮册子,封面上用小楷写着《辨瓷手记》,落款是“玄山氏民国十七年秋记于昌南”。
     “昌南就是景德镇的古称!”小林兴奋地说,“真是玄山氏留下的!”
     陈轩翻开手记,纸页已经泛黄发脆,墨迹却依然清晰。开篇写着“汝官哥钧定,五窑各有魂”,后面详细记载着宋代五大名窑的鉴别要诀:汝窑的“雨过天青”釉色下藏着玛瑙微粒,需在侧光下看“星点闪”;官窑的“紫口铁足”是因为胎土含高铁,釉水流动时会在口沿露出胎色;哥窑的“金丝铁线”裂纹是胎釉收缩率不同所致,真纹是“铁线深于金丝,内有釉浆渗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太珍贵了!”小林看得眼睛发直,“这些都是教科书里没写过的细节!”
     陈轩翻到手记中间,突然停住了。那一页画着幅简易的窑址图,旁边批注着:“宣和年间,有窑工盗藏贡品,埋于落马桥左近,以松柴灰封之。余寻得其三,藏于秘窑暗格之侧,待有缘者识之。”
     他心里一动,看向暗格旁边的窑壁。用玄鉴镜再照,红光聚成个小小的光点,正对着暗格右侧的一块砖块。陈轩伸手一推,砖块竟应手而开,后面果然还有个更深的暗格。
     这次里面放着三件用锦缎包裹的东西。解开锦缎,三件器物露出真容:一件是汝窑盘,釉色如雨后晴空,盘底刻着个极小的“玄”字;一件是哥窑笔洗,金丝铁线交错如网;最下面是个钧窑小盏,釉色红紫相间,像片燃烧的晚霞。
     小林屏住呼吸,伸手想去碰,被陈轩拦住了。“别碰,宋代名窑的釉面很脆,这些瓷器在窑壁里藏了近百年,得先做防震处理。”他拿出带来的软布,小心翼翼地将三件瓷器包好,放进特制的防震箱里。
     就在这时,窑外突然传来脚步声,伴随着说话声。
     “就是这窑,上次我亲眼看见有人从里面出来,手里还拿着个盒子。”一个粗哑的嗓音说道。
     “堂主说了,那老东西肯定藏着宋代瓷器,挖出来卖了,够咱们弟兄快活下半辈子!”另一个声音接道。
     陈轩和小林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警惕——是伪古堂的人!
     陈轩迅速将防震箱塞到窑尾的窑渣堆里,用几块破匣钵盖住,又把《辨瓷手记》揣进怀里。“你从窑后墙的破洞出去,往村子方向跑,去找余老汉帮忙报警。”他低声对小林说,“我在这儿拖住他们。”
     “师父你小心!”小林点点头,猫着腰溜向窑尾。
     陈轩深吸一口气,将玄鉴镜揣进袖口,转身走向窑口。三个穿着黑T恤的壮汉已经站在窑门口,为首的刀疤脸正用手电筒往窑里照,看到陈轩时愣了一下。
     “你是谁?在这儿干什么?”刀疤脸厉声问道,手摸向腰间——那里鼓鼓囊囊的,像是揣着家伙。
     陈轩掸了掸身上的灰,若无其事地说:“路过躲雨的,这窑里阴森森的,正想出去呢。”他一边说一边慢慢向窑口移动,眼角的余光瞥见其中一个壮汉手里拿着把洛阳铲,铲头还沾着新鲜的泥土。
     “躲雨?”刀疤脸冷笑一声,“我看你是在找东西吧?把他抓起来!”
     两个壮汉立刻扑了上来。陈轩早有准备,侧身躲过左边那人的拳头,右手闪电般抓住他的手腕,顺势一拧,只听“哎哟”一声,那人疼得弯下腰。另一个人从右侧袭来,陈轩抬脚踹在他的膝盖窝,趁着他踉跄的瞬间,转身冲出了窑口。
     雨又下了起来,带着凉意打在脸上。陈轩往密林里跑,身后传来刀疤脸的怒骂声:“别让他跑了!堂主说了,见了活口直接废了!”
     他回头望了一眼,三个壮汉正追上来,手里竟然还拿着短棍。陈轩心里一沉——看来伪古堂的人是铁了心要抢玄山氏的藏品,这次来的恐怕不只是这几个喽啰。
     脚下的山路湿滑难行,陈轩却跑得极快。他对地形本就敏感,加上天眼异能带来的敏锐感知,总能提前避开路上的碎石和树桩。跑过一片竹林时,他突然停住脚步,侧耳倾听——除了雨声和身后的脚步声,远处还传来隐约的摩托车引擎声,而且不止一辆。
     “被包围了?”陈轩皱眉,迅速钻进竹林深处,找了棵粗壮的楠木躲起来。他掏出玄鉴镜,借着透过竹叶洒下的微光看向镜面,只见里面映出几个模糊的红点,正从不同方向往窑址这边聚集。
     “至少有七八个人。”陈轩暗自思忖,“看来伪古堂是倾巢而出了。”
     他低头看了看怀里的《辨瓷手记》,又想起窑里的三件宋瓷。这不仅是玄山氏的心血,更是国家的文物,绝不能落到这帮盗墓贼手里。
     雨幕中,隐约传来小林的呼喊声,似乎是在叫他往村子方向跑。陈轩心里稍定——小林应该已经找到余老汉报信了。他深吸一口气,握紧拳头,转身朝着与村子相反的方向跑去。
     他要把这些人引开,给文物争取时间。
     身后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刀疤脸的叫骂声穿透雨帘:“姓陈的,你跑不掉的!那几件宋瓷我们要定了!”
     陈轩冷笑一声,脚下加快速度。他知道,这场瓷都烟雨中的较量,才刚刚开始。而那座藏着千年秘密的老柴窑,此刻正静静立在山坳里,像位沉默的见证者,看着这场围绕着它的追逐与守护。
     第1052章:窑火残影里的对峙
     竹林里的雨下得更密了,豆大的雨点砸在竹叶上,噼啪声几乎盖过了脚步声。陈轩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跑,裤脚被泥水浸透,贴在腿上沉甸甸的。他刻意往竹林深处钻,那些碗口粗的楠木像一道道天然的屏障,能暂时阻挡追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师父——!”小林的声音从左前方传来,带着哭腔。陈轩心里一紧,循声望去,只见小林正被两个壮汉堵在一处陡坡上,手里的手电筒掉在地上,光柱歪歪扭扭地照在湿滑的草叶上。
     “别过来!”陈轩大喊一声,突然转身冲向那两个壮汉。他知道自己不能让小林出事,这孩子跟着他学鉴宝,还没真正经历过这种凶险。
     那两人听到喊声,回

古物为引:百年文脉的守护者(七十七)[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