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古物为引:百年文脉的守护者(八十五)[1/2页]

天眼鉴宝:我的传奇鉴宝人生 墨韵忠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1067章:窑烟深处的追踪
     景德镇的雨总带着股松柴燃烧后的烟火气,陈轩将《辨瓷手记》塞进防水袋时,檐角的雨珠正顺着青瓦棱滚成细流,在青石板上洇出深色的痕迹。小林攥着那半块从落马桥窑址捡来的匣钵残片,指腹蹭过上面模糊的“官”字款识,忽然低声道:“师父,您听。”
     雨幕里传来的脚步声很轻,却带着刻意放轻的滞涩——像是有人在湿漉漉的石板路上踮脚快走。陈轩眼角的余光扫过街角那棵老樟树,树后影影绰绰的轮廓不止一个,蓑衣斗笠的边缘还滴着水,却在转身时露出了后腰别着的短棍。
     “往窑厂区走。”陈轩拽着小林拐进旁边的窄巷,墙缝里钻出的野草扫过裤脚,带着潮湿的腥气。这里是景德镇老窑工聚居的地方,迷宫似的巷道里藏着数不清的废弃柴窑,有的窑口被改造成杂货铺,有的还保持着百年前的模样,窑门上的砖雕缠枝纹早已被烟火熏成深褐色。
     “他们怎么找到这儿的?”小林的声音发颤,手里的匣钵残片被捏得发白。刚才在落马桥遗址,这伙人就远远跟着,斗笠下的眼神像鹰隼盯着猎物,直到陈轩亮出报警装置才暂时退去。
     “伪古堂的余党。”陈轩在一扇斑驳的木门前停住,门楣上“龙窑世家”的匾额只剩半边,“他们想要《辨瓷手记》里的窑口分布图。”他推开虚掩的木门,一股混合着草木灰与霉味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是一座废弃的龙窑,长长的窑身像蛰伏的巨龙,窑床上还堆着没烧透的瓷坯,釉色在昏暗里泛着哑光。
     身后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夹杂着粗鲁的呼喝。陈轩拉着小林爬上窑床,指尖抚过窑壁的测温孔,那些被火舌舔舐多年的砖块带着温润的质感。“记不记得《手记》里说过,明代窑工怎么躲避官府追查?”他忽然问,小林愣了愣,随即反应过来:“窑床暗格!”
     龙窑的中段有块松动的耐火砖,是当年窑工偷藏私货的地方。陈轩抠住砖缝用力一拉,砖后露出仅容一人蜷缩的空间。他将防水袋塞给小林:“进去,把这个压在匣钵底下。记住,不管听到什么都别出来。”
     “那您呢?”小林的眼睛在昏暗中发亮。
     “我去引开他们。”陈轩拍了拍他的肩膀,转身时抓起旁边一根烧火棍,窑火熏过的木棍沉甸甸的,带着烟火淬炼后的坚硬。
     脚步声已经到了窑门口,三个穿蓑衣的汉子堵住了入口,为首的刀疤脸举着强光手电,光柱在窑床上扫来扫去:“陈老板,把东西交出来,省得挨揍。”手电光突然停在陈轩身上,“别以为躲进老窑就能耍花样,这一片的窑道早被我们摸透了。”
     陈轩慢慢后退,后背抵住灼热的窑壁——不知哪个老窑工在附近生了火,余温透过砖块渗进来,暖得像贴着陈年的窑火。“想要手记?”他忽然笑了,声音在空旷的窑洞里荡出回音,“先得问问这龙窑答应不答应。”
     话音刚落,他猛地将旁边一堆碎瓷片踢向对方。刀疤脸骂着躲开,手电光瞬间晃乱,陈轩趁机窜向窑尾的侧门。那里有条通往隔壁柴窑的窄道,是他早上勘察地形时发现的,仅容一人侧身通过,墙壁上还留着历代窑工刻下的记号,“光绪廿三年”、“民国十七年”的字迹被烟火熏得发黑。
     身后传来急促的追赶声,刀疤脸的咒骂混着瓷器碎裂的脆响。陈轩在岔路口突然拐进左边的窑道,这里的地面堆满松柴,空气里弥漫着浓烈的油脂香气——是用来烧窑的上好马尾松。他抓起一把松柴往身后一撒,追得最紧的汉子果然脚下一滑,重重摔在地上。
     “往这边追!”刀疤脸的声音从右侧传来。陈轩贴着窑壁喘息,忽然注意到头顶的窑孔,那些为了观察火情开凿的圆孔此刻成了绝佳的观察哨。他踮起脚看向外面,雨不知何时停了,远处的电线杆上闪着红光——是警方约定的信号。
     “在这里!”有人发现了他。陈轩不再躲藏,顺着窑道尽头的木梯爬上窑顶。月光恰好从云缝里漏出来,照亮了连绵起伏的窑顶轮廓,像一条真正的巨龙匍匐在夜色里。他朝着红光的方向狂奔,身后的脚步声在瓦片上踩出杂乱的声响。
     跑到最后一座柴窑时,陈轩忽然停住脚步。这座窑正在烧窑,窑工们正往火膛里添柴,橘红色的火光映红了半边天,松木燃烧的噼啪声里混着瓷器开片的细微声响。“陈老板,没路了。”刀疤脸带着人围上来,手里的短棍在月光下闪着冷光。
     陈轩看着火膛里跳跃的火焰,忽然想起《辨瓷手记》里的话:“窑火最烈处,亦是藏身处。”他猛地冲向窑门旁的值班室,那里放着用来挑火的长钩。刀疤脸以为他要反抗,狞笑着扑上来,却没注意陈轩另一只手按下了墙上的警铃——那是窑厂为了防火设置的紧急装置,尖锐的铃声瞬间划破夜空。
     “警察!”有人喊道。远处传来警笛声,刀疤脸一伙人脸色大变,转身想跑,却被赶来的窑工们拦住。这些世代与窑火为伴的汉子们此刻抄起了挑柴的扁担,脸上的神情像守护着最珍贵的瓷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陈轩靠在窑壁上,看着刀疤脸被按在地上,忽然觉得掌心发烫。他摊开手,是那半块匣钵残片,不知何时被攥得温热。远处,小林从暗格里钻出来,举着防水袋朝他挥手,月光下,那本《辨瓷手记》的封面在袋里隐隐透出字迹。
     火膛里的柴火烧得正旺,映得每个人的脸上都暖融融的。陈轩望着跳动的火焰,仿佛看见百年前的窑工们围着窑火忙碌的身影,他们的汗水滴进窑泥里,与瓷土、釉料一起,在烈火中烧成永恒的模样。而那些藏在窑烟深处的秘密,那些关于真伪、关

古物为引:百年文脉的守护者(八十五)[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