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3章:壁画后的暗格
陈轩用玄鉴镜的边缘轻叩古寺壁画,镜身传来的震动让他确定墙体内部有空隙。这面铜镜是玄山氏传下来的宝物,镜面镌刻的星图能感知器物的年代气场,此刻镜缘与壁画碰撞的回声发闷,绝非实心砖石该有的清脆。小林举着手电筒,光束在斑驳的彩绘上移动,照亮了壁画中隐藏的玄机——一幅《溪山行旅图》的仿作里,主峰左侧的岩石纹路竟与玄山氏山水画中的瀑布走向完全重合,连石缝间点缀的几株灌木都分毫不差。
“师父,您看这里。”小林指着岩缝处的朱砂印记,指尖悬在半空不敢触碰,“这颜色比周围的颜料新得多,像是后来补上去的。”他从背包里翻出放大镜,镜片下能清晰看到印记边缘的龟裂,“而且用的是矿物朱砂,混了桐油调和,这种工艺在民国以后就很少见了。”
陈轩取出随身携带的牛角刮刀,刀身泛着温润的包浆——这是他祖父用过的老物件,刀刃薄而不脆,最适合处理脆弱的古物。他沿着印记边缘轻轻撬动,灰黑色的墙皮簌簌剥落,露出里面青灰色的砖面。砖缝间嵌着的糯米浆早已风化,用指尖一捻便成了粉末。玄鉴镜贴近墙面时,镜面星图突然旋转,北斗七星的勺柄正对着砖缝中一块微微凸起的青砖,星斗连线处泛起淡蓝色的微光。
“就是这块。”他用指腹按住青砖边缘,发现砖体比周围的松动许多,边缘还有几道细微的划痕,像是被人反复撬动过。三人合力将青砖向外抽出,砖体脱离墙体的瞬间,一股尘封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是樟木与旧纸混合的味道,带着潮湿的霉味,却掩不住文玩特有的沉静。墙内立刻露出一个两尺见方的暗格,暗格四壁铺着防潮的油纸,虽已泛黄发脆,却仍能看出当年包裹的用心。
暗格深处铺着一层暗红色的绒布,上面静静躺着一卷装裱古朴的字帖。绒布是上等的云锦,即便过了百年,暗红色泽依旧沉稳,边角绣着的缠枝莲纹虽已模糊,针脚的细密仍能想见当初的考究。陈轩戴上白手套,指尖触到宣纸的刹那,便觉出纸张的绵密——这是宋代特有的澄心堂纸,纤维细长如蚕丝,在灯光下能看到淡淡的帘纹。他小心翼翼地将字帖取出,展开时宣纸发出轻微的脆响,像是老者在低声诉说往事。
米芾标志性的瘦金体跃然纸上,“蜀素帖”三个大字力透纸背,笔画间的飞白如枯藤坠石,带着一股子桀骜不驯的气韵。右下角的朱砂印章虽已褪色,却能清晰辨认出“玄山珍藏”四字,印泥中混入的珍珠粉在光线下闪烁着细碎的光泽。帖首的题签是用蝇头小楷写就的“宋米南宫蜀素真迹”,墨迹浓淡相宜,正是清代鉴赏家吴荣光的笔迹。
“真的是失传的《蜀素帖》!”小林忍不住低呼,手电筒的光束在字行间游走,“您看这墨色的浓淡变化,‘拟古二字用了涨墨法,‘暮春二字却偏枯笔,还有这笔锋转折的力度,绝不是仿品能做到的。”他曾在博物馆见过《蜀素帖》的拓本,此刻对照真迹,才明白何为“笔阵图中见风骨”。
陈轩没有说话,只是将玄鉴镜悬在字帖上方。镜面泛起的金光如流水般淌过纸面,每个字的笔画边缘都浮现出淡淡的虹彩,像是阳光透过棱镜的折射。这是玄鉴镜鉴别顶级真品时才会出现的异象,他在商周青铜器和宋代官窑瓶上都见过类似的光芒,只是从未有过如此绚烂的色泽。镜中星图与字帖上的墨迹产生共鸣,北斗第七星“摇光”突然亮了一下,在镜面上投下一道细长的光痕,恰好与“蜀素帖”中的“素”字长撇重合。
“玄山氏把它藏得真深。”他指尖拂过帖尾的题跋,宣纸的肌理在手套下微微起伏,“这里提到‘丙午年秋,于乱军中得此帖,藏于浮屠之侧,看来当年他为了保护这件国宝,费了不少心思。”丙午年是1906年,正是清末战乱之际,玄山氏作为当时的收藏家,想必是冒着性命危险才将这件珍品保存下来。
就在这时,殿外突然传来树枝断裂的脆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陈轩迅速将字帖卷好塞进随身的锦盒,锦盒内衬着软缎,边角包着铜扣,是专门定制的文物收纳盒。小林已经抄起墙角的木棍,木棍上还留着香烛熏过的黑色痕迹,显然是供桌旁用来拨弄烛火的工具。两人警惕地望向殿门方向,月光从破损的窗棂照进来,在青砖地上投下晃动的树影,隐约能听到急促的脚步声正在靠近,踩过落叶的沙沙声越来越清晰。
“是伪古堂的人。”陈轩将锦盒塞进怀里,压低声音道,“他们肯定跟着我们的车一路找来的。”出发前他特意绕了三条路,没想到还是被盯上了。他示意小林将暗格恢复原状,自己则走到佛像背后,从袈裟的褶皱里摸出一个小巧的信号发射器——这是出发前与当地警方约定的紧急联络装置,按下按钮后,三公里内的巡逻警车都能收到信号。佛像的木质袈裟布满虫蛀的孔洞,发射器藏在其中一个较大的破洞里,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脚步声在殿门口停住,三个黑影借着夜色潜入大殿,领头的正是伪古堂那个满脸刀疤的副手。他手里的强光手电扫过壁画,光柱在补过的墙皮处停顿了一下,很快就发现了被撬动过的青砖——那里的砖缝比别处新鲜,与周围风化的旧砖形成明显对比。
“陈老板,别躲了。”刀疤脸冷笑一声,从后腰抽出一把短刀,刀刃在月光下闪着寒光,“把玄山氏藏的东西交出来,我们还能让你少吃点苦头。”他身后的两个手下也掏出了折叠棍,棍身展开时发出“咔嗒”的声响,在空荡的大殿里格外刺耳。
陈轩从佛像后走出,故意将玄鉴镜暴露在手电光下:“你们想要的是这个?还是我刚找到的字帖?”他掂了掂怀里的锦盒,故意让盒子的铜扣发出碰撞声。
刀疤脸的目光立刻被锦盒吸引,喉结滚动了一下,挥了挥手让手下包抄过来。就在这时,小林突然将手中的木棍砸向供桌,香炉落地的脆响在寂静的古寺中格外刺耳。这是他们约定的暗号——香炉倒地的位置正好能触发殿角的监控摄像头,那是陈轩提前安装的针孔设备,能将现场画面实时传送给埋伏在外的警察。供桌旁的烛台被震倒,火苗在地上舔舐着散落的烛泪,很快便熄灭了。
“抓住他们!”刀疤脸意识到不对劲,挥刀就向陈轩扑来。陈轩侧身避开,同时将玄鉴镜对准对方的脸。镜面反射的月光突然变得刺眼,像是聚光镜般直射刀疤脸的眼睛,那是玄鉴镜的特殊构造所致——镜背的凹面能汇聚光线,此刻正好派上用场。刀疤脸下意识地闭眼,陈轩趁机一脚踹在他的膝盖上,只听“咔嚓”一声轻响,对方踉跄着跪倒在地。
就在这转瞬之间,殿外传来警笛声,由远及近,刺破了山夜的宁静。两个手下见状想要跳窗逃跑,却被从窗外翻进的警察逮个正着——窗台上早已布置好的细粉留下了他们的脚印。刀疤脸还想反抗,抓起地上的断烛台就朝陈轩砸去,被陈轩用锦盒狠狠砸中后脑,顿时瘫倒在地,嘴角溢出一丝血迹。
小林看着被戴上手铐的歹徒,兴奋地拍了拍锦盒:“师父,这下《蜀素帖》可算安全了。”他捡起地上的玄鉴镜,镜面星图已经恢复平静,正映着远处警灯的红蓝光芒。
陈轩望着重新被封好的暗格,青砖与周围的墙面严丝合缝,若非知道内情,绝看不出这里曾藏着稀世珍宝。月光正透过窗棂照在壁画上,《溪山行旅图》中的瀑布仿佛在光影中流动,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他轻轻抚摸着玄鉴镜,镜面中星图的光芒渐渐平息,只有“蜀素帖”三个字的影子,还在镜底若隐若现,如同历史留下的不灭印记。
第1074章:字帖里的密语
警灯在古寺门前闪烁,红蓝光芒交替映在斑驳的朱漆大门上,将门环上锈蚀的铜兽吞口照得忽明忽暗。陈轩将锦盒递给前来接应的文物保护专员,看着对方戴着白手套的手指逐一检查密封条——三层牛皮纸裹着的盒体上,还留着他方才情急之下砸向刀疤脸时蹭到的浅痕。“这帖纸性脆,恒温库湿度得控制在55%,避光保存。”他特意叮嘱,指尖划过盒盖边缘的暗纹,那是玄山氏特制的防拆标记,此刻正泛
古物为引:百年文脉的守护者(八十八)[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