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8章 新任陕西三司人选[1/2页]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墨轩先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陛下,这群杂碎一个都不能留!”
     看着手中的记述,张书缘当即就凝重的看向了朱由检,眼神里带着浓浓的杀意。
     要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中,本该于三年后起义的不沾泥部(李自成在里面),就是拼着一腔热血在陕西打开局面的,虽然他们后来被官军所围并投降了高迎祥所部。
     但不得不说,若不是陕西军备的糜烂,他们能掀动起什么波澜?
     哪怕天灾再浩瀚,他们也抵挡不住手中有枪的地方军!
     “嗯,这些人一个不留!”
     看着面前从未露出此像的小哥,朱由检也十分的凝重。
     他此时不但是早已深知了大明结局,更是对大明的破败了有了深刻的理解。
     “小哥,这杀人好说,但你觉的这陕西未来要用谁合适?”
     “嗯…陛下,我也没想到什么人合适,但有一个人我们可以暂用。”
     “哦?是谁?!”
     朱由检旋即就一懵,在他的印象里小哥简直可以说是无所不能,大到历史走向,小到人物细节,他统统都知道,这还从未见过他有如此言语之时。
     这说实在的,我华夏自古浩瀚,人杰辈出,哪怕是熟读四书五经,通晓古今的专家学者都不可能彻底了解一个朝代。
     因为史料总是残破或记述不明的,而且我华夏的人杰实在是太多了,多到历史都承载不下。
     就比如此时的大明,谁敢说没有底层那默默付出的雄杰?
     “练国事!”
     皱着眉,张书缘想了想就提出了这个人的名字。
     练国事,字君豫,是河南永城人,其祖上是明初名臣练子宁的八世孙。
     在原有的历史中,他曾担任过四川道御史、陕西巡抚、并在后来还守卫过广西,是南明政权的兵部左侍郎兼尚书。
     而这个人在史书上的评价也算是个守持之人,结局也是因为陈奇瑜推诿罪责,以至于他练国事抗下了“放八大王进入内地”的罪名,差点被朱由检给搞死,若不是他本身有能力再加时局危难,他必是会死于广西!
     “练爱卿?”
     听到他举荐的练国事后,朱由检就紧锁起了眉头。
     说实在的,他对这个人的印象不深,只知道他受过魏忠贤的迫害。
     “嗯,正是,此人本就在先帝时就曾任过陕西巡抚一职,据后世记载,他在陕西时是治理有方,不但阻塞黄河水患还有知兵之能。”
     “那如此说来,这练国事着实是位能臣了。”
     听到这,朱由检那紧皱的眉头便就放开了。
     在方才,他一直在愁这陕西该怎么处理,总不能杀了人之后,让朝内的文臣来管这里吧?
     而张书缘所提的练国事,虽然是在先前年罢官了,但如今他却已是恢复了官职并在前些时间任到了太仆寺少卿。
     “小哥,既然这练国事能用,那朕可以将他放到巡抚位置上,但这陕西卫都指挥使,你觉的该由谁担任交好?”
     这说句实话,此时的朱由检是很不放心将一省大权全权交给一个人的,就怕再出一次胡廷宴等人的事儿。
     “卫都…,陛下这指挥使一职要不用张福臻吧!”
     “张福臻?”
     “嗯,张福臻善兵且刚正不阿,虽然他在历史上是告归,但不得不说他也是个人物。”
     “哦?是吗?”
     “嗯,陛下,此人在记载里,曾在巩昌用射手百人击败数千流贼,后又在榆林以降兵六百击走上万流寇!”
     一听这话,朱由检噌的一下就站了起来。
     “好好好!好一个张福臻!”
     见朱由检情绪高涨,张书缘就赶忙给他泼了盆冷水。
     “陛下,你先坐下,这张福臻虽说有大才,但这个人却极为固执用来打仗是个好手,但用来治兵却有问题。”
     “有问题?!”
     朱由检旋即就是一懵,心说这小哥是咋回事儿,有话不能一口气说完?
     “嗯!他性格比较拗不通人情啊,虽然不知道真假,但史书上的他真是这样,据记载他居然给降军的赏赐,要比给自己的人还要多,以至于他麾下发生了兵变!”
     “啊?那…那他就不会平衡吗?”
     听到这,朱由检顿时就知道张福臻为何这么做了,无非是想靠着丰厚的赏赐安抚降兵。
     但是,这安抚归安抚也不能差出那么多啊。
     其实,他张福臻的策略都能看懂,但奈何那个时空里的大明是无钱无粮,给到他手中的资源绝不会多……
     “所以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我想用洪承畴来担任陕西都卫的左指挥使,他张福臻为右指挥使,这样应该就能避免这个问题。”
     想了想,张书缘还是决定用洪承畴了。
     因为,此时的大帅都有各自的事情在忙,孙承宗就任兵部尚书,卢象升应该是刚刚到京在熟悉情况,李邦华是在整改军营,袁崇焕是在守卫关宁锦,秦

第38章 新任陕西三司人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