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34章 精钢产量激增[1/2页]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墨轩先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见朱由检想要看看这蒸汽铁炉的运作效果,徐光启思量了一番便差格物司负副提督毕懋康,以及王徵、李之藻等人就带着一应主事去忙碌了起来。
     这李之藻是谁?
     李之藻,字振之,号凉庵居士,浙江杭州人,万历进士。与徐光启乃是多年知交好友,在学术上他二人也是不分伯仲,共同讨论进步,并同一众西学文人翻译了《浑盖通宪图说》《经天盖》《简平仪说》《坤舆万国全图》《天文初函》等名着。
     所以,有着这层关系在,徐光启是拉拢了一众好友入驻格物司,而李之藻也不甚在乎权利名声,只要能让他研究天下万物就好。
     ……
     瞧着这格物司的众多才子大儒在忙碌,朱由检是靠着一张梨花木椅坐在远处的平地之上,身边矗立着一众文武大臣。
     没错,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朝中的文武大臣就全部过来了,因为皇帝都到了他们还有何理由不到?
     “徐爱卿,这毕爱卿他们是在做什么?”
     瞧见远处的人在搬运煤炭、精矿粉及铁石等物,还有人在修复水车,朱由检就一脸的好奇。
     “陛下,我格司的人是正在修复炉后的水车,没有此物那这铁炉就有爆炸的危险。”
     徐光启同样是看着不远处的繁忙,但与众人不一样的是,他的眼中透露出看待稀世珍宝的眼光跟朱由检解释。
     “什么?!徐大人你可知这爆炸何等的危险!你竟敢要吾皇在如此近前观阅?你是何居心!”
     “启奏陛下,老臣以为您还是再往后退些的好,以免发生意外,使臣等惶恐。”
     听徐光启说还有爆炸的危险,前任内阁大臣来宗道便就站出来攻击,并借此讨好朱由检以求再次深入帝心入阁。
     而他自从被朱由检清出内阁之后,虽然表面上是没有任何职位了,但他那一身才学,朱由检却是不想放过,不但没让他致仕归乡,反而是留他在朝中出任充经筵讲官,叫他教授自己学史。
     当然,在教习之中,来宗道也没少夹杂死心,但对于这个时空的朱由检而言,他早已是不会轻易相信文官画的饼了,只是不断的跟他阿谀奉承……
     我们再说回来。
     “陛下,来大人所言的确有理,您不妨在退后一些吧,这样也可使臣等安心开火。”
     见来宗道搞自己,徐光启这个老夫子立即就来个顺坡下驴。
     “不必了,那铁炉虽是有爆炸的风险,但我诸位臣工是如此同心戮力为国创造,朕这个君父岂能居于后方?徐爱卿你照常理事即可,不必为朕忧虑。”
     朱由检说不害怕这风险那是假的,但他同时又想为格物司的站台,因为一旦他退却了,万一有人从中作梗搞破坏怎么办?难道要让自己去治格物司的罪?
     说实在的,眼下的党争看似你来我往,但对于东林与浙党来说,他们的最大对手并不是温体仁,而是张书缘!
     因为自他出现后,这朝中出现了很多不可控的变化,而眼下想要扳倒他,首先就得剪除他的羽翼,然后在伺机给他扣帽子。
     就比如眼下的格物司,一旦这次实验彻底失败,那他们就可借机发难,在绊倒徐光启的同时,还能给他扣上一个举荐不明蛊惑君王的帽子。
     所以说,此时的朱由检是绝对不能退却的,他要给格物司以及小哥站台!
     “臣遵旨。”
     一听朱由检是如此大义的为自己站台,徐光启这位老臣便就红了眼眶。
     “开火!”
     一声令下,毕懋康三人便就组织人手开始为铁炉加水填煤了。
     随着铁炉内温度高涨,不大一会儿,那巨大的烟囱便冒出了一道粗如石柱的水蒸气,紧接着便就是一阵巨大的齿轮转动的声音。
     刚开始这声音很是干瘪似有掐不住要崩裂的感觉,但随着水蒸气的不断喷涌,以及齿轮间的鱼油彻底化开,整个铁炉便就趋于稳定了。
     “成功!!毕提督我们成功了!!”
     见铁炉传出了稳定的运作声,王微这个机械狂热分子就开始大吼了起来,而毕懋康的脸上也是激动之情溢出,若不是要操心现场,恐怕他也会跟王微一样激动,甚至他二人都有可能激动的抱在一起。
     ……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此路成功开火。”
     “哦?是吗?那爱卿快快与朕讲讲此物构造及运作。”
     见不远处爆发出了欢笑之音,朱由检也是振奋无比,而张书缘更是对徐光启等人的钦佩就再上一层了。
     要知道,此时的科学界还是刚刚起步的状态,而徐光启他们也不过是听了一些自己的只言片语就搞出了这玩意,那背后所付出的辛劳是何等之巨?实在是令人钦佩不已。
     “陛下,此炉乃是臣等耗费半年之久才铸造出的四座精钢铁炉,内部分位上下三层,最上面是装载着各类齿轮,中层则是留有出水和进水口,其间水道密布可在内形成循环,将水汽引导至上层催动齿轮运作。而最下层则是煤炭的燃烧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徐光启是躬身应答,言辞中的语气甚为自己等人骄傲。
     “陛下,方才臣听徐大人讲,此炉可使我朝的铁产高产出数倍。可臣观看此炉以及徐大人之言,此炉不就是座大号的水壶吗?它如何能助我朝铁产激增?”
     李标听的是一脸的问号,看了看远处的巨大铁炉,又看看了徐光启。
     “呵呵,徐大人还不快给诸位解释一二?”
     朱由检也十分好奇的很,那座炉子怎么看这么像冬天炉子上的烧茶壶。
     “陛下,诸位大人。还请听老臣细细讲来。”
     “在此之前,我格物司就一直在钻研提高我械坊的产量,可环顾一周便发现,我朝的铁器制造链条中就属锻打一环缓慢,而想要达成铁器产出高涨的目地,要么是增加匠人数量,要么便是延长工作时间。”
     “但此二点却均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于是臣等便开始研究如何能造出提升锻打速度的器械了。”
     “幸好,毕大人那时留在衙内钻研,幸得张大人来我司问询,偶然间便同毕大人与宋大人一起发现了这水汽之妙。”
     说到这里,徐光启就向张书缘拱了拱手表达谢意,而张书缘则是赶忙躬身回礼,他可不敢在这几位面前称大,要知道自己也不过是见过后世的科技产物,至于那些东西如何制造,参数几何,他就弄不明白了。
     “哦,原来是这样啊。”
     众人是不可置信的点着头,而韩爌等人则是在羡慕嫉妒恨,他们就搞不明白了,这张书缘脑袋里都装的是什么?
     这要说先前改良的“徐孟破军”火器,他们还能理解,毕竟有参考物。
     可这水蒸气他是怎么注意到?难道他是什么神童转世?能注意到别人注意不到的事情?
     “那徐大人,若你说这水汽有如此能耐,那怎地我华夏先辈就不曾注意,而且众所周知,水汽乃无形无状之物,它怎能会对铁产起到如此作用?”
    &

第234章 精钢产量激增[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