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不过转瞬便就到了崇祯三年的腊月十九(1631年1月20)这天,而到了这天也就距离崇祯四年不远了,只要过了本月末的除夕夜后,大明便就进入了朱由检统治的第四个年头。
在天津待了小七日,朝中也发生了很多事情。
先是陕西三边总督杨鹤上疏言“陕地匪群已歼灭之主力,其余下匪徒已散入蒙古及山西二地。若继续执行镇压政策,臣恐招无妄之祸,故此恳请陛下施行招抚追剿之策。”
随着杨鹤的奏疏抵京后没两天,被贬到陕西固原镇就任袁崇焕,也发来了奏疏,而他的奏疏是告发了一桩大案。
这据他所说,陕地固原镇的卫所情况是十分糟糕,不但有士兵逃亡和吃空饷的问题,军田的情况更是达到了“十室六空”的恐怖现状,故此他便请奏朱由检派遣钦差大臣彻查此案。
除了陕西的奏疏之外,还有袁可立这位迟暮老臣发来的奏疏,而他的奏疏是在讲辽东的整体布局,而作为布局的重中之重,他主张增添一百万两军饷,用于构筑大凌河城的防御及军户军饷。
而他的计划是分三步走,第一步于崇祯四年内完成大凌河城的建设,第二步以散兵游勇的方式渗透沈阳一域破坏其生产劳作,第三步寻其重镇以“围点打援”的策略来削弱其势兵力。
当然了,他这计划的实施前提,是要建立在大凌河城更够修筑完成,及朝廷能再追加一百万两现银的预算,条件下才有可能实施。
毕竟想要让那群“私兵”卖命,是一定要给予大量赏钱的。
当然,除了这些军国之事之外,自然也少不了各地的灾情及恢复报告。
面对这诸多奏疏,朱由检也有些拿不住,不但连夜召集毕自严等内阁大臣开会研讨,更是派人到天津来询问张书缘的意见了。
看完了送来的奏疏,张书缘便沉思了起来。
对于杨鹤所提的策略,他是没感到什么意外的,毕竟那杨鹤在历史中针对农民军的问题上,一开始便就提出了“剿抚并用”的策略。
而反倒对于袁可立所提出的方针,感到了惊讶与不解。
袁可立作为宁锦防线的缔造者之一,他是十分明白敌我战力的差距的,这怎么会突然提出这等计划?
想了片刻,张书缘是重重的吐了口浊气,然后便提笔书写了一封建议密奏,同时又对着面前的太监说道。
“这位公公,对于这奏中各事,我都在这疏中详细列明了,唯独对辽东之事放心不下,还请公公回宫之后能陈明陛下,最好能派遣如范景文这等干员御使前往辽东一探,若是形势真如袁总督所言便可照他之计形势。”
“张大人言重了,奴婢定然会原话转给陛下。”
“恩。去吧。”
打发走了朱由检的内臣心腹,张书缘便靠在了椅背上发愁了。
“唉,这到处都缺银子,我怎么样才能让那群豪族世家把钱给掏出来呢?”
捏着鼻梁,张书缘是头疼不已。
就在他对此头疼的时候,毕际壮是急匆匆的跑了进来。
“大人出大事了!”
“出什么大事了?!”
一听出大事了,张书缘转瞬间就站了起来。
“速讲,出何事了!”
“大人,山东那边的船运停了,还有不少大户出走,这是静海县令传来的!!”
“什么?!船运停了?那你可曾派人去调查?”
听到船舶停运的消息,张书缘顿时就怒了,连城内大户出走的消息都没放在心上了。
“大人,卑职已经是派人去查了,但据我司主事在船夫间的打听来看,这件事恐怕是有人从中……”
“恩,我知道了,际壮,你现在去将吴应箕给我喊来。还有让人去通知静海与武清县令,让他们暂停发放路引,尤其是有关于搬迁方面的。”
“是!”
毕际壮历经这一年多来的历练,早已是蜕变成了一皮肤黝黑的壮硕汉子,身上那是连一点书生气都看不到了。
“对了,这几日我城内物价变化如何?”
“大人,城内物价涨幅还在控制之内,但若再不想办法,只怕仅我商司一家也挡不住了。”
“恩,这样,你去找一番孙居相问问其能否开仓平稳粮价,另外再去将殷尚质给我请来。记住此人要礼遇。”
“是!”
毕际壮转身就去办差了。
“看来得跟殷尚质做一次交易了,弄不好还得去锦衣卫指挥衙门一趟。”
敲着桌子,很快张书缘就想好了怎么处理天津城的事情了。
但对于山东航道的船舶停运之事,他却有些犯难了。
一是因为船舶业本身就是重资产行业,眼下的税率其肯定是不能接受,而自己也没跟那群搞船业的有交集。
二是山东那边的情况自己也不熟悉,万一突然杀过去,导致局势更糟了怎么办?
脑中想着这个两个问题,不知不觉的就沉浸在了其中,甚至连吴应箕到了都不知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人?大人?”
吴应箕来到屋内,见张书缘一直是低着头宛如假寐,他也就没好意思打搅,可等了半晌见人始终的是低着个头,吴应箕就感觉到了事情不对了,赶忙上前拍打。
被吴应箕拍了一下,张书缘这才回过了神来。
“哦,风之(吴应箕的字)来了啊。”
“恩,卑职刚到不久,打搅了大人困觉……”
“诶,无妨。你可知本阁叫你来是所为何事?”
见吴应箕有些抱歉,张书缘是微微一笑,然后站起来便活动了一圈说道。
“大人唤卑职来,可是为了舆论二字?”
吴应箕不是傻子,能从被喊着到天津来这事上能看出,这喊自己来肯定是有关于先前所谈的舆论一事。
“不愧是我朝的翘楚,本阁喊你来正是因为此事。”
“那卑职该如何做?”
对于掌控舆论一事,
第250章 中州书社发力,挂牌帝国第一日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