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言重了,此乃是臣的本分。”
见朱由检无心将藩王安置到户部与商业司后,温体仁便就暂时按下了这件事。
“唉,要是天下臣民都像温爱卿这般就好了。”
“陛下言重了,臣也也不过是再尽为臣的本责而已,而像臣这般的人在我朝还有很多的,就比如王永光和李长庚两位大人。”
按下了这件事后,温体仁突然就话锋一转,提起了王永光二人。
“呵呵,温爱卿这话到是没错,但这有一事让朕好奇,为何内阁多数通过了吏部的去年支出,唯独爱卿却没有批阅通过呢?”
果然,提起王永光与李长庚后,朱由检的脸色就变了变,下意识就想起了他没有通过吏部去年支出的事儿了。
“陛下,王大人所提的栓政一事,臣也有所耳闻,也颇为赞成推行此政。但此事据臣推算,这再怎样也不能有如此骇然支出啊。”
说这句话的时候,温体仁表现的是极为骇然,就好似李长庚二人所用的钱是他的一样。
“那爱卿的意思是王爱卿二人疑有贪墨之嫌?”
听到温体仁如此言语,朱由检顿时就迷着眼开始算账了。
不算不知道,这一细算他也被吓了一跳。
据前年的开支来算,全国的官员俸禄在加俸之后,总开支有二百零一万两(包含禄米),科场、升调、恩荫、世职、难荫、请封、纸笔等杂支有五十万两,再加上三十万两左右的“终养”银。
再按照吏部给出每人四十五两安置费来算,那两万人便就是九十万两的支出了。
所以这么一算,李长庚能超支出这么多也在情理之中了,毕竟若是安置费给少了,轻则会朝廷动荡,民生不安,重则怕是会有人带头谋反了。
说实在的,原时空的明朝是没有明文规定给官员退休金的,只有个别皇帝会出于恩典,对元老重臣特赐“归田路费”或“养老金”。
但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官员却是能以“贫困救济”等的名义,申请到每月二石的禄米,除此之外,东浙二党的人也会为自己考虑,将终养银给挂在正常的禄米名下,所以这事儿在此时的众人心中,是一件心照不宣之事!
而在这个时空,由于张书缘的举荐,再加上这李长庚又是位刚直不阿之人,所以便就把它给详细单独列了出来……
我们再说回来。
“陛下,臣绝无此意,只是臣对此困惑不解罢了。”
温体仁是多么精明的人,他自然能算明白这笔账,但碍于他眼下是主管户部的大臣,但户部的太仓银库里又没有那么多钱,一直是在动用赃库里的银子,所以为了避免长期国库空虚,温体仁就只得是出手维护自己的利益了。
“恩,这样吧,既然爱卿有疑,那朕便准你户部稽查汰裁银两的去路,但爱卿也要切记,不可因此而废了大局。”
看着温体仁那脸色,朱由检琢磨了一番,便就下了如此旨意。
这正巧,他也想看看李长庚究竟有没有贪赃枉法。
……
在温府坐了一阵后,朱由检便起身告辞了,而温体仁则是极为恭敬挽留他吃午饭,但可惜此时的朱由检是满腹的心事根本就吃不下去。
见皇帝借口有事,温体仁便只得是亲身恭敬的送他出府了。
离开了温府,朱由检就捏了捏眉心,只觉的这钱是不够用,但他还偏偏没法下令去大采银矿或发行宝钞。
因为,银子多了必然会加剧物价飙升的局面,届时这国家就更难拯救了!
的确,此时的大明本就是处在物价动荡时期,银货比例根本就不对等,也就没法用“发钞”的方式来解决,只能是用贸易的方式和惩处贪墨来吸引白银流入活跃了。
“皇爷,咱们还要去哪儿?”
见朱由检是站在本司胡同大街口捏着眉心,王承恩就贴身的悄声询问。
“承恩你也饿了吧,走,找间酒楼朕请你吃席。”
尽管他没心思吃饭,但一瞧见这位陪伴自己到最后的奴仆,他便也就有了兴致请他吃一顿饭了。
尽管这顿饭有很大概率是王承恩掏钱买单,但回宫后自己却是可以补偿他其他好处。
好在,由于东城住满了当朝的达官显贵,所以这大过年的也有不少商户在营业。
随意的挑了间酒楼,朱由检也没有挑选什么二楼雅间,直接了当的便就选了一出靠窗的位置。
“坐下,这里没有外人,你也不要那么拘束了。”
坐在了座位上,朱由检便就让王承恩做到了自己的对面。
“这位公子,您来点儿什么?”
随着他进来,店内小厮也恭敬的跟着他走到了客座处。
“小二,将你店里的招牌菜上两道,另外再来一壶酒。”
坐下之后,朱由检便就看着小二言语,同时就准备掏兜了,但王承恩却是眼尖的紧,赶忙掏出钱来递给了小二。
“诶,好嘞,公子您且稍等。客官两位,蟠龙菜一道、金陵片皮鸭一盘、海味三烩一道,桑落酒一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小二熟练的喊着招牌菜名就走了,而他之所以呼喊,自然是为了通知后厨做菜。
“皇爷,奴婢斗胆,您可还是在为福王的事烦心?”
坐在朱由检的对面,王承恩很是感觉变扭,但又偏偏无法拒绝,于是他便只能是在椅子上坐三分之一处,就跟那后世初入学堂的孩童一般。
“唉,可不是吗。”
谈及此事,朱由检就摇了摇头。
“客官,您的菜。”
就在他二人言语的功夫,金陵片皮鸭和桑落酒便就送到了面前。
“多谢小二。”
“客官客气了,您先吃着,有事喊我。”
让人放下菜后,朱由检便就报以了微笑。
“皇爷,那您
第256章 安置诸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