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67章 搬迁[1/2页]

幸好遇见神 班门弄茶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最早的苍梧郡城,临江而建。
     南城墙外面就是西江。
     西江边有大码头。
     东来西去的船只,就在那里停靠。鳞次栉比。
     货物装卸,客人上下船都在那里。
     往往天蒙蒙亮,这里就苏醒了。
     打水做饭的,梳头洗脸的,倒夜壶涮马桶的…一片人间烟火气。
     从建城以来,面貌大致都是如此,变化的只是船只和人员的数量。
     但是城北不一样。
     苍梧郡城北面,已经改动过一次。城墙后移3里地,靠近了云麓山脚。
     韦氏药铺所在的里弄,位于郡城西北部。不远处的城墙角落,是城卫右营,驻扎着大约200多名军士。
     鄢坡出任太守后,这些卫营由他的人接管。
     许多年来,苍梧郡城并没发生过战争。
     于是这些城卫的职责,就由守土护城的军士,变成了灭火救灾、镇压暴乱、维持秩序的徭役型警察。
     自从吴地统治者增加税收负担,本地人自发开展报复以来,城卫营军士就接到鄢坡命令,成为镇压本地人的力量。
     韦氏药铺几乎就在城卫右营的眼皮子底下。
     时不时就有本地人来串门,邀请韦云涭参加这个组织、那个帮会,韦老爷子都委婉相拒了。
     他总是对来人说,自家这个位置,一览无余,太容易暴露,太不安全。
     不希望到时连累了大伙。
     军营士兵经常接到命令,出动搜寻“暴徒”,有时遇到反抗,免不了受伤,就会来找韦氏药铺治疗。
     韦氏药铺门口挂了牌子:由于各种成本上升,尤其税收提高,诊金、药费均翻倍。
     暗地里,对本地人其实并不提价。
     提价后,来就诊的军士经常骂骂咧咧。
     过去,这些军士基本都是交州七郡本地人。但现在,他们都被鄢坡换成了吴地人。
     对吴地徭役兵,鄢坡还是很关照的。大幅提高了他们的报酬和待遇。
     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钱就从加重本地人负担而来。
     韦云涭的原则是:交钱疗伤,爱治不治。
     军营里也有军医,奈何疗伤效果与韦氏药铺没法比。
     韦西风慢慢成了韦氏药铺治疗外伤的主力医师。
     因为他年轻,眼疾手快。
     遇到外伤,止血、正骨、清理伤口、上药、缝合,一气呵成。
     没错,韦西风用上了伤口缝合术。
     这是他首次推出这招。
     没有后世的羊肠线,他一律用蚕丝线。高温消毒后,用它缝合伤口。到时伤口愈合,再回来拆线。
     开始时,韦云涭觉得不可思议。
     等到有人来拆线时,他检查了多人的伤势恢复、伤口愈合情况,这才相信了自己徒弟的绝活。
     原来人的身体,也可以像丛布纳鞋那样缝补。
     他觉得徒弟思路奇妙,异想天开,很快就会超过自己。
     事实上,韦西风早已不是韦云涭可比。只是韦西风不轻易显露实力。
     比如消毒。韦西风仔细研究了老爷子的消毒药材种类、提炼方法后,心中已经有了更好的方案。
     只不过韦西风不能一下子暴露出来。
     只能找机会“碰巧”遇到某种药材,又“偶然”开创出一种新的提炼方法。
     这个时代没有肌肉或静脉注射概念,只能外敷和内服。
     韦西风用外敷和内服这两种

第167章 搬迁[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