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07章 北魏征西[1/2页]

幸好遇见神 班门弄茶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刘义隆决定讨伐北魏,正在准备。而北魏皇帝拓跋焘与刘义隆的想法有些差别。
     北魏的地理环境是:东北是北燕,东临大海,南边是宋国,西边胡夏,北方有柔然。
     柔然是个庞然大物,经常有柔然军南下,抢劫北魏人财物。
     胡夏开国皇帝赫连勃勃,与北魏先皇拓跋嗣有杀父之仇。
     胡夏国占领长安城后,经常遣使到建邺,表示愿意与宋国修好,联合对付魏国。
     宋国灭了后秦得到的领土,一半被胡夏抢走。碍于面子,宋国对胡夏的示好不予回应。
     这段时期,赫连昌又派人到宋国,给刘义隆送来礼物,希望联合围击魏国。
     刘义隆正准备伐魏,如果有胡夏配合,可减少压力。
     于是,刘义隆便与赫连昌达成了君子协定。
     拓跋焘收到风声,经过慎重考虑,决定采取一些行动。
     具体来说,就是抢占先机,主动进攻胡夏国,争取打垮对方。
     冬天到来时,黄河结冰封冻了,人马车都可以通过。
     拓跋焘选择此时发动进攻。他亲自出征,兵分三路:
     北路,自己率两万轻骑兵,由平城直扑胡夏都城统万城。
     中路,征西大将军奚斤率四万五千精兵攻打蒲坂。
     南边,周几将军率一万人马进攻陕城。
     拓跋焘自己这路进攻统万城,只是佯攻。
     因为统万城有当世最坚固的城防,拓跋焘也没打算拿下它。
     魏军重心是中路和南路军目标:关中,长安城。
     拓跋焘在统万城外随便攻打几次。接着在统万城外四处扫荡抢掠一番,得到不少人口、粮食,很快回到自己首都平城。
     魏国南路军本来进展顺利,但主帅周几在路上病死,军队停止前行,就地扎营。
     中路军是攻打胡夏的主力,征西大将军奚斤统辖镇西大将军丘堆、安北将军尉眷、监军御史安颉,浩浩荡荡,很快拿下蒲坂。
     长安城守将赫连定见魏军来势汹汹,立即西撤到安定。
     奚斤等人的大军占领长安城。
     北魏军攻打胡夏的行动,获得阶段性胜利。
     两个月后,胡夏国大将军赫连定率几万军队反攻长安城。
     魏国皇帝拓跋焘决定展开第二次进攻,而且比第一次更加猛烈。
     做了半年军事调动和后勤准备后,拓跋焘再次率大军出征。
     这次兵力部署有很大变化:
     最前面是三千精锐骑兵充当斥候。
     三万骑兵做前锋。
     三万步兵为中军。
     后军是三万车兵、步兵混合军,护送辎重、攻城器械、粮草。
     拓跋焘不在中军指挥,也不在后军督战,而是率领三万先锋骑兵,打头阵,攻打统万城。
     赫连昌率三万精锐骑兵出城与拓跋焘决战。
     胡夏军大败,赫连昌带着少量残兵,西逃到上邽。
     拓跋焘在这一战中,亲手斩杀了十几名敌军,包括胡夏国尚书令。他自己也受了轻伤。
     北魏军占领统万城。
     当拓跋焘进入胡夏皇宫,见到里面富丽堂皇的建筑、装潢,不禁感慨自己的简朴。
     在长安城与奚斤决战的胡夏大将军赫连定,听说统万城失守,兄长皇帝赫连昌到上邽去了。他便放弃攻城,也撤到上邽,与皇帝会合。
     上邽位于胡夏最西边,与西凉国接壤处。
     拓跋焘算计了一下,由统万城到上邽超过千里距离,魏军长途跋涉经过上邽,后勤补给无法保障。
     再说,魏军这次出征,收获不小了。于是他决定:除了留守军队,其余人班师回朝。
     大将军奚斤是个战争狂人,不愿就此罢手。
     他请求皇帝拓跋焘给点时间,自己好好筹划,进攻上邽。
     拓跋焘不愿打击他的积极性,便调整了一下计划。
     他留下拓跋礼镇守长安,拓跋素镇统万城。
     同意奚斤留下,继续攻打匈奴人。
     并从自己带来的队伍中划拨一万军士,包括三千精骑兵,供奚斤驱使。
     同时让丘堆、尉眷、安颉留下配合他。
     部署完毕后,拓跋焘才班师回首都平城去。
     皇帝率部分军队走后,奚斤便指挥几万大军西进,准备长途奔袭攻打上邽城。
     这段距离路途遥远,道路崎岖,山岚瘴气频起,十分凶险。
     果然中途发生变故,魏国军马匹遭遇瘟疫,接连倒下,死到只剩几百匹。
     魏军陷入行进迟缓、粮草不足的困境之中。
     丘堆带人去征粮,当地老百姓很不配合。丘堆只得

第307章 北魏征西[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