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怎样合并同类项和移项这两个知识点之前,老师先带着你们回顾一下等式,在座的有没有还记得什么是等式的性质吗?还记得等式性质的定义的学生举手来回答这个问题。”
     “等式两边相等的性质,即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减去、乘上或除以同一个数,等式依然成立。”
     权三金迅速举手,清晰准确地回答道;扬老师点头赞许,继续引导学生们深入理解等式的本质,为接下来的方程学习奠定基础。
     “等式的性质有两个,其他在座的学生来说说有关等式的这两个性质吗?”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等式依然成立。”
     类轩补充道,声音洪亮;扬老师微笑着点头,示意同学们记下这一个关键性质:
     “除了类轩同学说的这个等式的性质之外,还有一个等式的性质就是‘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如果a=b,那么a±c=b±c,现在老师这里有两道需要用等式的性质来解的一元一次方程‘3x=12和‘2x+3=7,请学生们现在拿起手中的笔开始做这两道练习题。”
     同学们迅速进入解题状态,权三金和类轩也埋头计算起来。扬老师在黑板上详细演示了解题步骤,权三金和类轩率先解出了正确答案。
     老师鼓励全班学生:
     “你们也来试试看,记住等式的性质对解方程至关重要。多加练习,你们一定能够游刃有余。”
     随着课堂的深入,学生们逐渐掌握了利用等式性质解题的技巧,班级氛围变得更加活跃;随着练习题目的逐一解决,学生们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扬老师继续强调:
     “方程的奥秘在于理解等式的平衡性,只有把握好这个原则,才能在数学的海洋中乘风破浪。”
     课堂上的互动和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沉浸其中,他们开始期待下一次的数学课,渴望掌握更多解题的钥匙。
     “既然学生们已经完全的回想起等式的性质,那现在就开始这节课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扬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合并同类项”和“移项”两个关键词:
     “合并同类项,即将方程中含有相同字母和相同指数的项合并成一个项,简化方程。比如,3x和5x可以合并成8x。”
     扬老师边写边解释,目光扫过全班,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思路。随后,他转向“移项”的概念,强调移项时需改变项的符号,保持等式的平衡。
     “学生们,这样讲可能你们无法理解,那老师就带领着你们来探究一下吧!探究的题目是:‘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的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有没有学生知道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吗?”王元飞同学举手回答:
     “已知这所学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那就是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台,这道题让我们求的是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设前年购买量为x台,则去年为2x台,今年为4x台。根据题意,x + 2x + 4x = 140。”
     王元飞自信地回答,扬老师点头称赞,并鼓励其他同学也要积极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王元飞同学的解题思路非常清晰,大家要向他学习。”
     “那你们来知不知道如何把式子x + 2x + 4x = 140转化为x=a(a为常数)的形式?在座的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和相邻的学生互相讨论一下。”
     学生们纷纷低头讨论,片刻后,类轩站起来回答:
     “将x + 2x + 4x合并为7x,则方程变为7x = 140,两边同时除以7,得到x = 20。所以,前年学校购买了20台计算机。”
     扬老师微笑点头,强调这种化简和求解的过程是解决类似问题的关键:
     “正是如此,类轩同学的回答展示了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巧妙应用。通过这种步骤,复杂问题便能迎刃而解。希望大家能深刻理解并灵活运用这些基本技巧,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扬老师归纳说,他的眼神里满是对学生未来的期望。
     “看来你们都已经知道合并同类项了,现在老师这里有两道巩固刚才学习的有关‘合并同类项的练习题,学生们可以做一下。”
     扬老师话音刚落,便在黑板上迅速写下‘2x5/2 x=68和‘7x2.5x+3x1.5x=15×46×3。完成后,他转过身来,面对着全班目不转睛注视着他板书的学生们,开口说道:
     “现在你们可以把老师板书出来的这两道题做一下,做完之后,再来把你们做的题目的答案和老师做的对一下,看看学生们掌握的怎么样!”
     学生们纷纷拿起笔,低头认真计算起来,教室里只有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不一会儿,陆续有学生举手示意完成。扬老师逐一查看答案,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点头肯定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很好,大部分同学都掌握了合并同类项的技巧,个别错误也及时纠正。希望大家继续保持这种学习热情,数学的世界还有很多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
     扬老师接着说:
     “接下来,我们再深入探讨一下同类项的应用。比如在多项式运算中,合并同类项不仅能简化表达式,还能帮助我们快速找到解题突破口;大家看这道题:3x2 + 5x  2x2 + 4,谁能告诉我如何化简?”
     扬老师目光扫过教室,期待着学生的回应。片刻后,李明举手回答:
     “将3x2和2x2合并为x2,再将5x和4保持不变,化简后得到x2 + 5x + 4。”
     扬老师点头称赞:
     “李明同学回答得非常准确。通过合并同类项,我们不仅简化了表达式,还为进一步解题奠定了基础。希望大家能像李明一样,熟练掌握这一技巧,应用到更复杂的数学问题中。”
     扬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下新的例题,继续引导学生们深入思考。
     “刚才老师带领着你们探究了一下有关‘合并同类项的另一个知识点,请学生们看题目:‘七年级(2)班共有学生45人,根据需要分为甲、乙、丙三组去参加劳动,这三组人数之比为2∶3∶4,求这三个小组的人数,这道题该怎么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呢?知道的学生举手回答这个问题。”
     汪南举手作答:
     “设甲组人数为2x,乙组为3x,丙组为4x,根据题意列方程2x+3x+4x=45。”
     扬老师轻轻地点了点头,表示他完全理解了情况,并且对所讨论的问题表示赞同:
     “很好,接下来解方程求出x值,再分别计算各组人数。”
     学生们纷纷动笔,教室里再次响起沙沙的书写声。扬老师巡视着教室,不时轻声指导,学生们专注地计算着。
     不一会儿,答案陆

第122章 语文课(1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