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月22日清晨,黑龙江省黑河市北安市通北镇。刺骨的寒风掠过一条僻静的大路旁,一具女尸赫然闯入早起路人的视野。
死者是年轻的赵桂琴。她的头颅被砸得粉碎,面目全非,下身衣物被粗暴地扒光,赤条条地暴露在冰冷的地面上。
又是一具!同样的手法——下身赤裸,头颅粉碎!
这恐怖的景象瞬间唤醒了通北人尘封的噩梦:
1972年,女青年刘秀芳,惨死荒野,下身赤裸,头颅粉碎。
1975年,北京知青朱连红,被发现时,下身赤裸,头颅粉碎。
1984年,女青年马雅文,同样下身赤裸,头颅粉碎!
这三起悬案,如同沉重的铅块,压在通北地区“杀人区”的恶名之上,久久未能侦破。
交通便利、经济活跃的通北,被一层浓得化不开的恐怖阴云笼罩。
如今,这令人毛骨悚然的碎颅案件,再次降临。
黑河地区公安局刑警大队长孟昭臣,是在接到紧急报告后星夜兼程赶到赵桂琴案发现场的。
凛冽的寒风中,他站在那片被践踏得一片狼藉的路边,望着惨不忍睹的受害者,牙齿咬得咯咯作响。
1981年,他从嫩江县公安局调任地区刑警队长时,就背负着通北那两起未破悬案的重压。
两座沉甸甸的大山压在他的肩头。万万没想到,1984年8月,马雅文的被害现场和凶手那标志性的作案手法,竟与他熟知的未破案件如出一辙。
当时,孟昭臣带着侦查员们奋战了一个多月,奈何尸体发现时已高度腐败,杀人现场又在人迹罕至的山林深处,被疯长的荒草彻底淹没,线索断绝,案件再次搁浅。
每一次想起那些惨死荒郊、如花般凋零的少女,他的心就如同被钝刀反复切割,无法安宁。
此刻,凝视着赵桂琴冰冷的尸体,孟昭臣内心翻腾着强烈的自责与愤怒,他暗暗对自己发狠:这一次,要是再抓不住那个丧心病狂的畜生,老子就脱了这身警服,回家种地去!
现场早已被蜂拥而至的围观者破坏殆尽,有价值的痕迹荡然无存。
初步调查中,赵桂琴的男朋友杨还真被一些人指为嫌疑人。
赵桂琴生活作风素有非议,与杨还真恋爱后花了他不少钱,却仍与其他男人不清不楚。
就在她遇害前不久,还有人目睹她和杨还真激烈争吵,面红耳赤。
然而,孟昭臣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异常坚决地排除了杨还真的嫌疑。他的推理异常清晰:通北地区这四起悬而未决的强奸杀人案,凶手是同一个人!
此人必定身强力壮,凶残暴戾,是个经验老到的中年人。反观杨还真,身材瘦小,性格老实甚至有些懦弱,绝不可能,也没有胆量犯下如此残暴的罪行。
孟昭臣有自己的思路。他果断下令,将通北镇上十几个有劣迹前科的男男女女全部拘传。
他对部下说:“赵桂琴跟这些人多多少少都有联系,我不信从他们嘴里撬不出一条有用的线索来!”
寒夜阴冷,审
第248章 通北13年的碎颅恶魔:从首长小车司机到杀人色魔(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