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同流水,悄无声息地从指尖滑过,转眼间,一周的时光就在不经意间溜走了。
在这个四合院里,杨寡妇终于完成了她答应傻柱的一件大事——把自己的堂妹领进了这个院里。
傻柱一听说杨寡妇的堂妹已经到了,急忙回到自己的房间,对着镜子仔细地整理起自己的发型,每一丝每一缕都力求完美。他还特意从床底下拿出一双擦得锃亮的皮鞋,小心翼翼地穿上,仿佛要去参加一场盛大的宴会。
在杨寡妇的屋内,气氛显得有些紧张又带着一丝期待。杨寡妇的堂妹,正和杨寡妇、贾张氏围坐在一张桌子前,三人静静地等待着傻柱的到来。
杨寡妇的堂妹脸上带着好奇,忍不住开口问道:“姐,这个何雨柱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傻吗?不然为什么大家都叫他傻柱呢?”
杨寡妇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回答道:“他傻?你问问我婆婆,他是不是真的傻。”
杨寡妇的堂妹闻言,转过头来,将询问的目光投向了贾张氏。
贾张氏慢悠悠地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怀念:“傻柱可不傻,你要问傻柱这名字怎么来的,那可就说来话长了。得从北京刚解放那年说起,那时候傻柱也就十二三岁的年纪,他爸是个厨子,那天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非让傻柱一个人去东直门卖包子。”
贾张氏顿了顿,似乎在回忆那段遥远的往事,接着说道:“傻柱那时候正在卖包子,突然一群国民党伤兵闯到了他那里。傻柱也是个机灵的孩子,一见势头不对,赶紧把笼屉里的包子都装进篮子里,准备逃跑。一个国民党士兵想拦住他,傻柱一脚就把他踢翻了。那个士兵也不知道是倔还是傻,愣是从南顺城街追到了朝阳门外。傻柱这孩子,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路熟得很,七拐八绕的,愣是挎着一篮子包子把那个士兵给甩开了。你说,这包子是不是傻柱用命换来的?”
杨寡妇的堂妹听完后,轻轻叹了口气,然后说道:“那是够傻的。”
“嘿,这哪叫傻呀,卖着包子,够一家人吃一个月杂和面的。”杨寡妇的话语中带着一丝辩护的意味,她对傻柱的故事显然有着自己的理解,认为傻柱的行为虽然有些冲动,但也不失为一种生存的智慧。
杨寡妇的堂妹闻言,不禁翻了个白眼,显然她对堂姐的这种看法并不买账,在她看来,傻柱的行为多少有些不可理喻,不够理智。
“哎,这还没说完呢,”贾张氏接着讲故事,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戏谑,“这傻柱啊,甩了那伤兵后,你猜他怎么着?他挎着篮子里的包子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在半路上,把这包子卖给了一个过路的商人。哎呦,这孩子,满头大汗,惊魂未定,气喘吁吁的,举着钱就回来了,把这钱就如数交给了他爸。他爸这么一点,你们猜怎么着,这钱哪,全是假的。”
“啊?”杨寡妇和她堂妹都惊讶得瞪大了眼睛,显然没想到故事会有这样的转
第122章 傻柱名字的由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