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一百五十二章 势成[1/2页]

我的大明新帝国 摇摇-欲坠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耽罗自古以来就仰慕中原文化,特别是最近这一百多年来,元朝在岛上设立总管府,从此济州岛就变成是中国元朝的领土。
     不过在二十年前的洪武24年,朱元璋为了缓和与朝鲜的关系,让朝鲜变成牵制东瀛倭寇的桥头堡,同意了将济州岛还给朝鲜。
     但是,岛上的居民对朝鲜并没有归属感,他们耽罗话,汉话,却不会朝鲜语。
     当然,实际上现在的朝鲜,也是汉话,穿汉衣,写汉字的。
     黄渊自幼在应府长大,聪敏好学,虽然不会耽罗的这种北方方言,但是相互之间沟通却没有问题。
     身为海军部的联络总管,他为朱瞻基服务只是顺带。更重要的任务是成为海军各部之间的沟通桥梁,为大军的统一指令,整齐划一努力。
     除此之外,他还要为各部做好后勤服务,所以在登陆的这段时间,他是最忙的一个。
     上岛之后,他就被当地的土人包围了起来,一个个激动地感动流涕。在众人中,他很快就找到了当地的徒内。
     徒内是耽罗统治阶级的一个等级,相当于是个知县。耽罗面积狭,除国王和王子以外,主要依靠徒内对辖土实行管理。
     在这位徒内的帮助下,他很快将耽罗民众分开编组。给了他们能吃饱的干粮之后,将青年力壮被编入了辎重队,负责拉车推车,充当向导。
     而突击营的总指挥唐敬,上岸之后就立即派出了细作,在方圆二十里内都设立了暗哨,防止遇到打秋风的倭寇。
     由于岛上的民众损失不大,倭寇也不敢随意离开郡守,即使出来,也都是大批人马一起。
     因为只有几十人的话,遇到当地人,谁生谁死都还不一定。
     事实证明,唐敬有些过虑了,但是此举绝不多余。
     用了足足两个时辰,这一万三千人的辎重才全部运下了船,每个人携带上了自己的武器,进行编组。
     一个百户营一辆车,由当地的耽罗人分出十个,负责运输。
     只有朱瞻基的羽林卫,因为配备了三十门火炮,还要运输火药,弹丸,车队更为庞大一些。
     将所有人马编队完毕以后,唐敬一声令下,羽林卫居中,一万多人马就浩浩荡荡地向东进发。
     当所有的人马消失不见,色又已经暗了下来,朱瞻基他们的舰队也不用在担心倭寇的察觉,就驻扎了海岛沿岸。
     攻击时间是明中午,他们明早上开始编组,摆出围剿阵势也不晚。
     也就在这个时候,这一的情报又送到了朱瞻基的面前。驻扎在郡守的倭寇今日又迎来了十艘千石船,按照他们的编制,等于是又增加了一千多人。【…!爱奇文学 *免费阅读】
     郑和他们又在研究,该如何将这增加的兵力,化作功绩。
     如果是以前,朱瞻基还有些担心唐敬他们,但是现在有了羽林卫的一千五百只火枪,三十门火炮,朱瞻基就没有任何的担心了。
     从冷兵器时代到热兵器时代的过渡,不仅仅是量的变化,更是质的变化。
     倭寇再凶残,不惜命,但是当他们靠近不了对手的时候,只能成为靶子。
     当大军开始行进以后,黄渊坐在了一辆炮车上,背靠着那木制的隔板,彻底放松了下来,闭上了眼睛。
     他太累了,从昨晚上到现在,他都没有歇息一刻。从这里赶到郡守府外的预定区域,最少需要四个时辰,他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
     羽林左卫的指挥佥事赵永亮并没有骑马,这次预计的是海战,船队只携带了不到一百匹马,还是专门为太孙准备的仪仗。
     以他的资格,当然能去领一匹马,不过连总指挥唐敬都没有骑马,完全靠两条腿,他要是骑一匹高头大马,像什么样子!
     他也不甘只是当一个指挥佥事,想要建功立业,首先就不要太特殊化。
     侍卫赵乾凑到了赵永亮的身边道:“大人,你老也上车去休息一会儿吧,这路,还长着呢!”
     赵永亮摇了摇头道:“黄守备乃军中联络,一宿未眠,又忙了一整。他趁机休息一会儿理所应该。我身为羽林卫指挥,却不能堕了我们羽林卫的威名。此话不要再,这点路,还难不住我……”
     一名传令兵跑了过来,行了一个捶胸礼禀道:“赵指挥,指挥使大人有请。”
     羽林卫身为太孙护卫,与各军之间的联络并不多。他也是第一次这样接到来自其他军卫的命令,不敢马虎,道:“还请带路。”
     羽林卫因为其特殊性,被大军保护

一百五十二章 势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