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十一军万岁!”
     顶楼的气氛已经彻底沸腾了。
     穿着军装的年轻军官们围坐在几桌上,有说有笑,手里的酒杯被举起来又落下,
     酒菜也已经凉了,但没人在意。
     他们的脸上都挂着说不尽的亢奋和自豪,像是坐在城墙上的少年将军,
     杯中的酒还未喝尽,却已然沉醉于这份属于新编十一军的骄傲中。
     高停云坐在主位,手肘搁着椅背,笑容恣意。
     他今天穿着一身熨得笔挺的新军装,领子上金灿灿的军衔在日光下闪着光,
     整个人像是被什么火点燃着。
     旁边几位少尉、中尉,甚至还有几个刚晋升的士官,全都不自觉地围绕着他。
     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刚来部队时被排挤在角落里的落魄富家子弟了。
     他现在是包国维麾下二十三师中最年轻的连长之一,是二十三师内中数得着的年轻有为。
     正是他背后的高氏本家的资源,帮助包国维促成了十一军在西南地区到东南亚的物资线,
     打通了滇缅之间的灰色供应通道。
     因此立下大功的高停云直接升为了上尉,借着扩军的东风担任了二十三师一支主力连队的部队长。
     高停云身材高大,骨架扎实,天生一副吃苦打仗的料。
     作战时冲锋在前,训练中雷厉风行,带兵指挥也算得上章法分明。
     加上本家如今在西南发了财,资金充足,荷包几乎没瘪过。
     他行事大方,在部队里请客送物从不手软。
     打仗拼命,平日豪爽,一来二去,高停云便成了营里最吃得开的那拨人之一。
     再加上他是燕京大学肄业的学生,文化高,又有见识,与新近补入的高校出身的基层军官们很快打成一片。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有文化但不算多、家境殷实、一腔热血。
     在家国沦丧、战局连连败退的时候,看到包国维的模范师收复商都的壮举后,才义无反顾投身而来。
     他们鄙夷其他部队中那些老兵油子嘴里的留一手,也不信那套打仗是给上官铺路的旧理儿。
     他们信奉实力为上,在他们眼里,包国维精彩的履历、令人钦佩的战绩和战场担当就是当下破局的希望,
     包国维就是能带着他们从泥潭中杀出一条血路的人物。
     他们崇拜,信任,甚至近乎狂热地跟随他的步伐,
     他们还年轻,甚至还带着年轻人惯有的浮躁与虚荣,
     喜欢上酒馆、会姑娘、逛高档铺子。
     但只要他们钦佩、敬仰、视为榜样的那个人一句话,他们就能立刻放下酒杯、收起笑脸、背起枪冲上前线。
     就在酒杯碰撞声此起彼伏之时,一个坐在高停云身侧的年轻军官突然将酒盏重重一放,
     语调比方才更高了一分。
     那人也是一身崭新的军装,胸前刚佩上不久的上尉军衔,
     脖子处系了条修饰用的细领巾,头发一丝不苟地抹着定型油,
     连鬓角都被修得整整齐齐,像是才从照相馆里走出来的一样。
     “我跟你们说啊,我之前在洛阳那边驻训的时候,陪几个航空队的长官跑过几个饭局,啧啧啧……”
     他晃着酒杯,语气中掩不住嘲讽与艳羡,“你们都不知道,那些机关里的人,白天端杯咖啡,晚上香车美女,
     一顿饭能花一个班一个月的军饷。”
     他说着自己笑了笑,喝了一口,
     “再说渝城,我听援华的罗刹飞行员教官说的,他们住在南滨路的行营旅社。
     你们猜怎么着?飞行队的几个航空员,那待遇才叫一个高,军装一水儿的皮制,皮帽子、皮靴子,
     还有专门配的女文书伺候茶水。”
     几人听得也乐了,有人起哄:“您这是嫉妒吧?”
     那人笑着反驳:“我嫉妒?我可不是嫉妒,我是觉得咱们前线这些部队太苦哈哈了——
     你看我们十一军,在豫东一线和日军正面激战,死伤了无数弟兄,
     而如今呢,连吃顿饭都得小心翼翼,生怕被人说成贪图享乐。”
     此时有人应声附和,“可不是么?我前天去了一趟理发铺剪个头,路上碰到咱们师部政训科那边的人,
     回来就听人说我不正经,只顾享乐!
     嘿,老子在前线死人堆里跟鬼子肉搏的时候怎么没见他们?”
     他说着语气微微有些激动,
     “咱们也不过是洗个澡、吃个饭、理个发……这都不行了?
     怎么,咱们豫东的队伍就必须风餐露宿,过苦行僧的日子才叫有志气?”
     那人的声音并不算大,却因着语气里的轻浮与刺意,使得周围几桌的年轻军官都听得分明。
     一时间,热闹的顶楼骤然沉了几分。
     酒菜的香味还在,但没人再动筷,连笑声也像被风卷走了。
     靠角落那桌,金枝兰正举着茶杯,眉头悄悄拧了起来。
     金志南的拳头已在桌下握紧。他低声喃喃,声音虽轻,却透着难以遏制的怒意,
     “歪曲!军中现在开始出现的享乐风气,就是这帮富家少爷带出来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脑海中浮现的是沿途被战火烧过的村庄,
     是那些衣衫褴褛、举家逃难的难民,
     是敌后游击区饿着肚子仍坚持作战的民兵与乡亲。
     “国家危难,军人理当刻苦救国!”他咬着牙,话语像是自胸膛挤出来的。
     金枝兰一愣,侧头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复杂。
     这是她第一次,见少年脸上露出这种神情——冷峻、决绝,
     带着一种死死压着的愤怒与克制。
     “小南……你……”
     她刚开口,金志南已动了身,似要起身说什么。
     可就在这时,忽然“砰”地一声巨响打破了楼中沉寂——
     只见高停云猛地一掌拍在酒桌上,酒盏中的酒水都震得飞溅,洒在桌布上,荡出湿痕。
     空气顿时凝住了。
     说话的那位军官身形一僵,声音卡在喉咙里不敢再吐一个字。
     其他桌的军官们全都不由自主地看向高停云,一时间无一人敢发声。
     高停云没有怒喝,也没有破口大骂,只是眼神阴沉,像风雪前夜的黑水。
     他缓缓看着先前说话的那俩人,语气低,却有种压不住的重量:“你们俩喝多了。”
     …………
     饭局结束后,金枝兰因为下午还有个会议需要赶回青年军本部,
     金志南便一个人返回郑城。
     商都与郑城之间的公路已被重新铺设,沿线村镇逐渐复苏,
     一些嗅觉灵敏的百姓已经在路边搭起了简陋摊棚,卖些炊饼、布鞋、茶水,供往来行人歇脚。
     豫东人口稠密,即便是在城市边缘,也能看到成片新起的砖瓦房,灰墙青瓦间,烟火气正一点点回来。
     但这一切并没有让金志南心情舒展。
     他刚出城门不远,就见几道瘦小的身影从灌木间蹿出,
     三四个小孩跑到路中央,向他深深鞠躬,手里拿着破碗或饭盒,
     一遍一遍地叫着:“长官,赏点吧……赏点钱的吧……”
     他们身上穿的是翻改过的军装旧衣,补丁连着补丁,脚上套着被截断的鞋子。
     最大的也不过十一二岁,最小的甚至还没到五岁,脸上涂着灰,脖子下颌上还抹了些泥浆,
     自小流浪的金志南一眼就看出了这些小孩儿,
     只要钱

第360章 看不懂[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