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14章 气运算式[1/2页]

水不暖月 谁解沉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就像那些在正邪大战中默默赴死的前辈,他们的名字或许无人记得,却在无形中撑起了修行界的朗朗乾坤,他们的事迹或许不会被载入史册,却会化作天地间的一缕正气,永远守护着这片土地。
     樊幺妹默默起身,饭碗被她牢牢攥在手里,指节泛白,连带着手臂的肌肉都在微微颤抖,青筋隐现,那是她在强行压制内心的恐惧。
     右手从柜上拿起两双仿象牙筷子——那是她当年出师时,师父送的礼物,筷身上刻着“守正”二字,用的是西域的“寒玉”,那寒玉采自昆仑山深处,能安神定气,克制邪祟,此刻在阴邪气场中,那两个字竟微微发亮,像是有生命般在抵抗着邪力的侵蚀,光芒忽明忽暗,如同与邪力进行着一场无声的较量。
     她递了一双给汪经纬,手腕的颤抖藏不住,那筷子在她手里重得像扛着千斤闸,每晃一下,都像是在与自己的恐惧较劲。
     女子执筷的姿态本应从容,此刻却带着一股决绝,指尖扣得极紧,指腹已被寒玉的棱角硌出红印,那红印在她苍白的手指上格外显眼,仿佛是用鲜血染成。
     仿佛那不是筷子,而是能斩断邪祟的法剑。
     只见她右手暗暗运力,将一丝本命真气渡到筷身,那“守正”二字的光芒更亮了些,甚至能听到细微的“滋滋”声,那是正气与邪力相抗的声响,空气中弥漫开一股淡淡的焦糊味——她的生命与修行之路,此刻都系在这双筷子上,在邪力的狂风里,虽摇摇欲坠,却始终没断。
     樊幺妹这一身正道修为,可比不上邱癫子与黎杏花在“登云梯”上凝聚的那缕“同心气”。
     那缕气曾被记载在《正一道藏》的“灵犀篇”里,能引天地正气,百年不熄,是修行界人人称羡的“天合之气”。
     传说当年张三丰与郭襄曾在少室山共悟此气,化解了一场席卷中原的浩劫,那气息如同春日暖阳,所过之处,邪祟退散,万物复苏。
     而她这一身修为,虽也算纯正,却在这连日的耗损中如同风中残烛,怕是撑不过这顿饭的工夫。
     空气中的邪力越来越浓,已能看到肉眼可见的黑雾在地面上流动,像无数条小蛇在游走,不断啃噬着她的护体真气,她周身的淡青色光罩已变得稀薄,仿佛随时会破裂。
     在这阴邪气场的碾压下,在汪经纬那贪婪的注视下,她的真气就像即将熄灭的炭火,连最后一点温度都快保不住了——她的坚持与天赋,难道就要这样被邪力吞噬,化作修行史上一段无人提及的叹息?
     樊幺妹心里的悲与愤像堵在喉头的巨石,再好的白米干饭,此刻也难以下咽。
     她吃得极慢,每一粒米都在嘴里嚼得极碎,仿佛在细数自己与汪经纬之间那些道不同的纠葛:从最初的“或许能劝他回头”,那时她见他虽用邪法,却未伤及无辜,还曾试图以“青露心法”相授,希望能引他走回正途,她把心法写成小册子,偷偷放在他的住处,却被他随手扔进了灶膛,烧成了灰烬;到后来的“必须阻止他”,去年他为修炼“血煞功”,竟偷了村里孩童的生辰八字,炼制“替身符”,那符上用孩童的血写着符咒,一旦炼成,孩童便会灵气尽失,沦为废人,若不是她及时发现,用“凝露盏”的灵气破除了符咒,那几个孩子怕是早已性命不保;再到如今的“不惜一切代价”。
     这些过往,此刻都成了她心头的烙印,不是枷锁,而是让她更坚定的“戒尺”——提醒她,修行之路,一步都不能偏,偏了毫厘,便可能坠入万劫不复之地,不仅害了自己,更

第314章 气运算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