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50章 口呗[1/2页]

水不暖月 谁解沉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忙完这些,她突然发现,剩下这二十来分钟,居然没啥事儿可做了。
     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还有远处偶尔传来的几声狗吠,让她有些不知所措。
     她一会儿走到菜篮子旁,检查有没有落下啥东西;一会儿又走到屋檐下,抬头看邱癫子干活,双手在围裙上反复擦拭。
     她的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不安,手心微微出汗,指尖冰凉。
     仿佛这短暂的空闲,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在这平静的表象下,隐藏着潜在的麻烦,让她坐立难安。
     她甚至开始数起院墙上的砖块,一块、两块、三块……数到第三十七块时,又忘了数到哪儿,只能重新开始。
     这小半天时间,说起来不长,可她的心情却像坐过山车一样,起起伏伏好几次。
     从最初被公公监视的委屈,到听到汪大消息的震惊,再到邱癫子想出办法后的稍安,又到现在空闲时的不安,情绪的波浪不断冲击着她的内心,像被扔进石子的湖面,久久不能平静。
     她现在都怕闲着了,一闲下来,就忍不住去想那些理不清、辨不明的烦心事。
     汪大现在怎么样了?公公会不会真的把家里的东西都藏起来?邱癫子的修缮计划能不能顺利完成?
     那些事情像一团乱麻,缠绕着她的思绪,让她无法平静,连太阳穴都突突地跳着疼。
     她突然意识到,现在能让她心情舒坦点的,也就只有一个人了。
     没办法,她只能主动开口,向那人提要求,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在这压抑的氛围里,只有看着邱癫子干活,听着他沉稳的声音,她才能稍微安心。
     她没察觉到,这其实就是她的心灵已经愿意接纳对方的表现,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当前的局面,如同水滴汇入河流,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一起流淌,一起面对前方的波折。
     “邱癫子,还有啥要我帮忙做的不?我现在有空了。”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期待和不安,如同迷路的孩子在呼唤指引,渴望得到对方的指引和帮助。眼神中闪烁着期盼的光芒,望着房顶上那个忙碌的身影,像是在等待一个肯定的答案。
     邱癫子那笃定的声音马上传了过来,带着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力量,如同山涧的清泉,清澈而坚定:“太需要了,正等你有空帮忙呢。”他的头从房檐边探出来,脸上沾着几点泥灰,却笑得很实在,眼里的光比阳光还亮。
     他的声音仿佛从远处传来,却又清晰地在杏花嫂耳边响起,带着一种让人不由自主想要听从的意味,让她原本不安的心绪安定了不少,就像漂泊的船找到了锚点。
     她甚至感觉手心的汗都干了些,紧绷的肩膀也放松了下来。
     就这么一句话,立马让杏花嫂觉得自己特别重要,仿佛自己是这场修缮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价值得到了认可。
     她的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起,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眼角的细纹都舒展开了,像雨后的花朵悄然绽放。
     这就是让人开心的小窍门,简单的话语却能带来巨大的力量,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人心最柔软的地方。
     一句肯定,一句需要,就能让人瞬间充满干劲,忘记所有的委屈和疲惫。
     然而,在这特殊的氛围里,这看似简单的窍门,却像是一种温和的引导,将她一步步引向未知的境地,如同被磁场吸引的指南针,不由自主地指向某个方向。
     她还不知道,这份被需要的感觉,会成为接下来支撑她面对更多波折的力量。
     对大多数人来说,只要你话说得真诚,态度诚恳,哪怕遇到些困难,也不会记恨你。
     真诚是人际交往中最珍贵的桥梁,能跨越一切障碍——就像村里的王婆婆,虽然记性不好,经常忘事,但她待人真诚,谁家有红白喜事,她都第一个到场帮忙,所以村里没人不敬重她。
     在忧乐沟,把话说得漂亮,就叫“口呗”好,这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能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会说话的人,能把苦话说得让人同情,能把好事说得让人高兴,能在不经意间化解矛盾,就像春风能吹散寒冬的冰雪。
     也有叫“口白”好的,说法不同,意思却是一样的,都是对善言者的赞美。
     村里的教书先生就被人说“口白”好,他讲的故事总能让人听得津津有味,哪怕是枯燥的《三字经》,经他一讲,也变得生动有趣。
     要是“口呗”好,还会说那些带着深意的土话,那些话语凝结着祖辈的经验和智慧,蕴含着人生的哲理——比如“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说的是待人要真诚;“宁走十步远,不贪一步险”,讲的是做事要稳妥。
     那基本上就是人见人爱了,走到哪里都能受到欢迎和尊重,哪家有

第350章 口呗[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