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鱼猫子的声音沉稳而周到,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清清楚楚,仿佛在安排一件关乎身家性命的大事,眼神里满是郑重。
“好嘞,还是您老人家想得周到。”杏花嫂连忙应道,声音里带着满满的感激,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像一块悬在半空的石头终于被稳稳接住。
她连忙转身去准备要带的东西,脚步轻快了许多。
这世上的事,往往就这般奇妙。
很多时候,坏事可能是好人无意中做下的,就像村口张大爷去年修篱笆时,不小心把李家的菜苗压坏了,他本是想帮李家把篱笆扎得更结实些,并非有意为之,事后他还特意买了新的菜苗赔给李家; 可也有不少好事,出自看似粗陋的人之手,就像镇上的屠夫王二,看着凶神恶煞,满脸横肉,说话声音像打雷,却总在冬天给流浪的猫狗留些碎肉,那些碎肉都是他精心挑选的,带着些许肥膘,能让猫狗在寒冷的冬天多一分活下去的希望。
就像中的那些人,起初,我对他们满心怨恨,总觉得他们行事粗鲁,说话带刺,像一群蛮横的野兽。
可随着了解的深入,看到他们在暴雨天帮邻居抢收粮食,浑身被淋得像落汤鸡却毫无怨言; 在夜里帮迷路的孩子找家,打着手电筒在漆黑的小巷里穿梭,声音里满是温柔的安抚。
我反而渐渐对他们生出了别样的认识,原来坚硬的外壳下也可能藏着柔软的内心。
可恨之人或许也有可理解之处,多一些了解与理解,便能改变对一个人的固有看法。
但这改变背后,是是非非仍需明辨,就像地里的杂草和禾苗,终究要分清楚,不能因为一时的同情而混淆了界限。
就拿汪经纬来说,要是他没有那份敏锐的洞察力,像鹰隼般能看透事物的本质,又怎么能发掘出一个个性格各异的“奇人”呢?
他看到小姣看似柔弱外表下的坚韧,像一株在石缝中顽强生长的小草; 发现汪大汉沉默寡言背后的实在,像一块默默矗立的磐石。
与这些有着独特闪光点的人结识,让我对汪经纬也没那么反感了。
在乡村,真正能长久地积怨成仇、互不相容的人家,少之又少。
大家祖祖辈辈生活在同一个地方,低头不见抬头见,今天你家的鸡跑到我家院子,明天我家的水浇了你的田,吵吵闹闹过后,转头还是会在赶集时帮对方捎带东西,那份邻里情谊像一条看不见的线,将大家紧紧连在一起。
大家相处久了,总有机会去了解那些曾被自己误解的人。
就像村西头的刘寡妇,起初大家都说她脾气古怪,不愿与人交往,见了人总是低着头匆匆走过。
后来才知道她是怕被人欺负,她丈夫走得早,留下她和年幼的孩子,日子过得艰难,不得不竖起满身的刺来保护自己。
虽说难以亲如家人,但也能慢慢和睦相处,路上遇见会互相问候一声,谁家做了好吃的会给对方端一碗。
不和睦却能共处,这才是生活的常态。
再厉害的人,也有许多时光是在这平淡的常态中度过的,就像屋檐下的燕子,平日里叽叽喳喳,可更多的时候,是在安静地筑巢、育雏,过着属于自己的小日子,在平凡中孕育着希望。
乡村里的人平日里吃得最多的,还是家常便饭。
清晨的玉米粥就着咸菜,玉米粥熬得黏糊糊的,带着玉米的清香; 咸菜是自家腌的萝卜干,咸中带脆。
中午的糙米饭配着时令蔬菜,糙米虽不如精米细腻,却更有嚼劲,饱含着阳光的味道。<
第391章 家常便饭[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