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时间来到了中午十二点。
     东单市场依旧十分喧闹。。
     只不过,苏建国的蔬菜店,已经没有人了。
     苏建国站在34;苏记蔬菜行34;门口,看着空荡荡的店铺,满意地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今天又是不到中午就卖光了所有蔬菜,生意比他预想的还要好。
     34;哥,都收拾好了。34;
     苏建军从店里走出来,手里拿着扫把。
     34;今天这七百斤菜,又卖了个精光。34;
     苏建国正要说话,忽然看见一个穿着笔挺中山装的中年男人朝店铺走来,身后跟着一个年轻服务员。
     那服务员正是昨天在全聚德见过的。
     34;请问,是苏老板吗?34;
     中年男人微笑着伸出手。
     34;我是全聚德的经理,姓赵。34;
     苏建国连忙握手。
     34;赵经理好,我是苏建国。34;
     赵经理的目光在空荡荡的店铺里扫了一圈,有些遗憾地说。
     34;看来我来晚了,蔬菜都卖完了?34;
     34;真是不巧,最后一批刚卖完。34;
     苏建国歉意地说,忽然想起什么。
     34;不过库里还有十斤黄瓜,是留着自家吃的。您要是需要...34;
     34;要,当然要!34;
     赵经理眼睛一亮。
     34;昨天小张带回去的黄瓜,我们厨师长赞不绝口,说比南方的特供品还要新鲜爽口。我今天特意来考察,没想到生意这么好。34;
     苏建国让苏建军去后院取来那十斤黄瓜。
     赵经理拿起一根,掰开闻了闻,又尝了一小口,连连点头。
     34;好,真好!这黄瓜的清香和脆嫩,确实与众不同。34;
     他转向苏建国,正色道。
     34;苏老板,我想跟您谈个长期合作。我们全聚德每天需要五十斤这样的黄瓜,您看能不能保证供应?价格就按市场价,一块钱一斤。34;
     苏建国心头一跳。
     每天五十斤的固定订单,这可是笔大生意!
     他迅速在心里盘算着大棚的产量,然后肯定地点头。
     34;没问题,赵经理。从明天开始,我每天专门给您留五十斤最好的黄瓜。34;
     两人当场签订了简单的供货协议。
     赵经理付了十斤黄瓜的钱,又额外给了五块钱定金,这才满意地离开。
     34;哥,这可是大买卖啊!34;
     苏建军兴奋地搓着手。
     34;一天五十斤,一个月就是一千五百斤,一千五百块钱!34;
     苏建国笑着拍拍弟弟的肩膀。
     34;走,今天哥请你下馆子,咱们好好庆祝庆祝!34;
     34;别别别。34;
     苏建军连忙摆手。
     34;昨天刚吃过全聚德,哪能天天大鱼大肉的。再说了,嫂子肯定在家做好饭了,咱们回去吃吧。34;
     苏建国知道弟弟的脾气,也不再坚持。
     34;那行,回家吃。不过今天这生意确实值得高兴。34;
     兄弟俩收拾好店铺,锁上门,朝家的方向走去。
     回到家,王秀兰果然已经做好了中午饭,正要给苏建国两人送去。
     热气腾腾的面条,配上刚炒的韭菜鸡蛋,简单却温馨。
     苏玉珍在那边大口吃着面条。
     苏玉芬则是正给两个孩子分面条,见父亲和叔叔回来,连忙起身盛饭。
     34;怎么这么快回来了?我还想着给你们送过去呢!34;
     王秀兰一边收拾,一边问道。
     34;嗯,都卖没了!34;
     苏建国把全聚德的订单说了,全家人都惊喜不已。
     苏建军接过自家大嫂送过来的一大碗面条。
     呼噜呼噜地的吃了起来。
     吃到一般,苏建军忽然想到了什么。
     他放下碗,眉头微皱。
     34;哥,我有个事儿想跟你说。34;
     34;什么事?34;
     苏建国也是坐上桌,夹了一筷子韭菜鸡蛋。
     34;咱们大棚里的菜,虽然现在长势不错,但按这个速度卖下去,最多再有一个月就见底了。34;
     苏建军忧心忡忡地说。
     34;到时候马上过年了,正是卖菜的好时候,可咱们没菜了,这不是白白浪费赚钱机会吗?34;
     苏建国咀嚼的动作慢了下来。
     弟弟说得对,这个问题他其实也想过。
     现在店里生意火爆,但货源确实是个隐患。
     34;你说得对。34;
     苏建国放下筷子,认真思考着。
     34;大棚的产量有限,而且反季节种植风险大,万一遇到寒流...34;
     34;爸。34;
     苏玉芬插话道。
     34;咱们是不是该想办法扩大种植?或者找别的村合作?34;
     苏建国摇摇头。
     34;倒是可以扩建大棚,咱们有经验,重复搞出来不难,只是,现在店面太忙,我根本抽不出来时间。。34;
     他沉思片刻,忽然眼睛一亮。
     34;倒是有个想法。34;
     全家人都不由自主地凑近了些。
     34;现在店里生意好,但咱们人手太紧张。我天天在店里盯着,根本没时间想别的。34;
     苏建国解释道。
     34;我打算招几个帮手,让你妈主要负责收钱,其他人负责称重、打包。这样我就能腾出手来,想想怎么解决货源问题。34;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34;这主意好!34;
     王秀兰赞同道。
     34;这几天我收钱都忙不过来,有时候人多,手忙脚乱的。34;
     34;招人好是好,可上哪儿找可靠的人呢?34;
     苏建军提出疑问。
     苏建国微微一笑。
     34;街道办。现在政府鼓励个体经营,街道办有专门的就业服务,肯定有合适的人选。34;
     谁知道,就在这时,一个细弱但清晰的声音响起。
     34;那个,我也能干。34;
     全家人齐刷刷转头,惊讶地看着突然开口的苏玉珍。。
     34;你说什么?34;
     苏建国怀疑自己听错了。
     苏玉珍深吸一口气。
     34;我说,我可以去店里干活。34;
     苏建国34;噗嗤34;一声笑了出来。
     34;哎哟,咱们家大小姐要干活了?太阳打西边出来了?34;
     苏玉珍的脸瞬间通红,但还是认真道。
     34;我真能干,我上过高中,会算账,也能招呼客人。反正我现在也没事做...34;
     闻言,苏建国开始上下打量着小女儿,眉头皱得更紧了。
     自家这小女儿,就从来没让他省心过。
     这突如其来的想要干活,属实让苏建国有些摸不到头脑。
     就在这时,苏玉芬突然开口。
     34;爹,让玉珍试试吧。34;
     苏建国诧异地看向大女儿。
     34;玉芬,你...34;
     34;我可以把大毛二毛带到店里。34;
     苏玉芬想了想继续道。
     34;白天做完豆腐,我就能去店里帮忙。玉珍有我在旁边照应着,出不了大错。34;
     苏建国摸着下巴上的胡茬,陷入思考。
     自家小女儿在家一直养着,也不是个事儿,倒不如让她试试。
     终于,苏建国长长地呼出一口气。
     34;行吧。34;
     他看着小女儿,眼神严厉。
     34;不过我有条件。34;
     苏玉珍紧张地坐直了身子。
     34;第一,这是正经活计,不是闹着玩的。每天必须按时到店,不能迟到早退。34;
     苏玉珍连连点头。
     34;第二,你要好好学,怎么招呼客人,怎么算账。一个月内必须都学会。34;
     34;我一定好好学!34;
     苏玉珍的声音很是激动。
     苏建国伸出三根手指。
     34;第三,试用期一个月。干得好,一个月给你开十块钱工资。干不好...34;
     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
     34;你就回家待着,别给我添乱。34;
     34;十块?34;
     苏玉珍脱口而出,随即意识到失言,赶紧闭上嘴。
     她在心里算了一笔账,国营商店的售货员一个月有十八块呢。
     苏建国的脸色立刻沉了下来。
     34;怎么,嫌少?你知道现在多少人找不到工作吗?34;
     苏玉芬赶紧打圆场。
     34;爹,玉珍不是那个意思。十块挺好的,刚开始嘛。34;
     苏玉珍低下头,声音细如蚊呐。
     34;我知道了,爹。34;
     苏建国这才满意地点点头,转向大女儿。
     34;玉芬,从明天开始,你就专心做豆腐,店里也不用去了,到时候让人把豆腐拉过去就行,你白天就在家看孩子就行。。34;
     34;啊?爹?34;
     苏玉芬有些震惊。。
     苏建国却是无所谓的摆摆手。
     “毕竟大毛二毛还小,无非就是多招个人的事儿。”
     知道自家爹是心疼自己,苏玉芬眼角有些丝润。
     事情就这么决定,众人继续开吃。
     吃完饭。
     苏建国送走了苏建军。
     自己则披上外套推着自行车出了门。
     他要去街道办,解决店铺人手问题。
     街道办离得不远,苏建国骑着自行车,一会就到了。
     时间已经来到了下午,街道办门前还是有不少人在排队处理事情。
     苏建国没有排队,直接走了进去,在一个个办公室中,找到了自己要找的。
     他敲了敲挂着34;就业服务34;牌子的门。
     34;请进。34;
     里面传来一个女声。
     推门进去,一个约莫三十出头的女干部正在整理文件。
     她抬头看见苏建国,微笑着问。
     34;同志,有什么事吗?34;
     34;您好,我是东单市场39;苏记蔬菜行39;的老板,姓苏。34;
     苏建国自我介绍道。
     34;店里生意忙不过来,想招几个员工,想问问街道办能不能帮忙推荐。34;
     女干部一听,立刻热情地站起来。
     34;苏老板快请坐!现在上面大力支持个体经济发展,你们能提供就业岗位,我们当然要全力配合。34;
     她给苏建国倒了杯热水,然后从文件柜里拿出一叠资料。
     34;这些都是我们辖区待业青年的档案,您看看有没有合适的。34;
     苏建国仔细翻阅着这些档案。
     大多数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有中学毕业没考上大学的,也有从农村回城的知青。
     他特别留意那些评价中写着34;吃苦耐劳34;、34;踏实肯干34;的。<

第156章 招募三个女员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