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虞啸卿终于得偿所愿,有了自己的部队。接收那近千人部队的那天,他乘坐着一辆漆黑闪耀的斯蒂庞克轿车,缓缓驶向前线。
他细心地整理着那套量身定制的黄呢军装,脚踏着精致的汉斯马靴,步伐稳健、意气风发地步入军部。随着笔尖轻轻刺破委任状的纸张,这支部队正式归属于他麾下。
与此同时,虞家老爷子静静地伫立于公馆那宽阔的落地窗前,目光深邃地注视着副官恭敬呈上的电报。他轻轻地将手中的烟斗在檀木桌沿上磕出清脆而沉稳的声响,缓缓问道:“人都已经顺利抵达了吗?那些物资也都送到了吗?”在得到副官肯定的答复后,他才缓缓地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为了确保虞啸卿不会在战场上因一时冲动而陷入险境,虞老爷子特地为他安排了几位得力助手。其中,张立宪自十六岁那年起便毅然投笔从戎,后成为虞家的忠诚部下。
老爷子对这位忠义之士的培养从不吝啬,在见证了他的勇敢与忠诚之后,更将他送往军官训练团深造,让他成为了林译的学弟。历经南征北战的洗礼,张立宪已成长为一位出色的指挥官,他熟读步兵操典,能够精确计算迫击炮的抛物线,展现出不俗的军事才能。
这位昔日的省立中学学生,如今已蜕变为一位历经八年血火淬炼的勇士。他对师部上下了如指掌,由他来扶持虞啸卿,老爷子自然是满心放心。
并且,张立宪追随虞啸卿已有一段时日,期间累积的信任深厚无比。他恰恰是老爷子心中最为理想的人选。
虞啸卿,性情过于感性,易受情感左右。而张立宪则不然,他久经沙场,岁月与战火已将他的性格磨砺得极为务实。这种务实,体现在他对生命的淡然态度上——战场上的生死离别,他早已司空见惯。
张立宪拥有一种决绝的狠劲,这种狠转化为残忍无情,漠视生命。张立宪明白,“慈不掌兵”的道理,深知作为军官,必须拥有这份狠下心来的决心,正是这一点,在虞老爷子的眼中,张立宪无疑是扶持虞啸卿、确保他能在战场上立功的最佳人选。
另一位则是何书光,这位青年人同样出身于学生兵行列,乃是黄埔军校第十四期学员集训班的佼佼者,胸中怀揣着满腔的热血与激情。
虞老爷子的书房至今仍悬挂着何书光亲手书写的横幅:“男儿当以血洗剑”,字迹遒劲有力,彰显着书者的豪情壮志。然而,老爷子真正看重的是,何书光参军后逐渐显露出的本质与品质。
学生兵之中,往往可以划分为三类。一类如同虞家的小辈,在学校里或许能够慷慨陈词、激昂澎湃,但一旦踏上战场,面对血与火的考验,却往往吓得手足无措,甚至失禁。
另一类则如虞啸卿一般,同样怀揣着激昂的爱国情怀,他们不怕牺牲,甚至有着以生命唤醒国
第26章 四大护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