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6章 理论与现实[1/2页]

我的师座林译 喜欢风箱果的乐天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虞啸卿所犯错误的根源,在于理论与现实的脱节。他所学的民国二十五年版步兵操典理念过于新锐,而当时华夏军队的基础装备配置,无论是机枪配置、无线电通讯还是运输能力,都与这一版本操典相去甚远,反而更适配民国二年版操典。
     这种脱节在实际运用中造成了严重问题。按老式军队标准,正常行军每日约五十里,急行军可达八十至一百里。
     这意味着,两支增援部队按常规速度需耗时一天半才能抵达作战区域,驰援腊戍并与外围的暹罗联队交战。
     这显然是延误战机的部署,且不论第八师能否坚持到援军抵达,即便虞师赶到战场,第八师也将付出惨重代价。
     而罗司令的原定意图是,提前出发到指定位置,待腊戍稳定局面后,由虞部配合第八师、林译独立旅包夹暹罗联队,以扩大战果。
     若是换作传统军队,罗司令的部署本无问题,甚至可能出奇制胜。但问题在于,执行命令的部队里有虞啸卿的部队。
     部队开拔前,虞啸卿特意检阅了麾下将士,豪情万丈地鼓舞道:“诸位将士!国难当头,国土沦丧,倭寇在我神州大地肆无忌惮!我们若不团结一心、奋力抵抗,华夏必将倾覆,你我皆成亡国之奴!”
     “学者有志,朝夕钻研;军人有责,枕戈待旦!我每日只睡不足四个时辰,所思所想,无不是如何钻研战术,打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仗,以雪国耻,以振国威!”校场上回荡着他的声音,将士们却听得云里雾里。
     虞啸卿指向众人:“你们日夜操练,苦熬筋骨,为的也正是这一刻!”
     他猛地举起手中的汤姆逊冲锋枪,声音愈发激昂:“今日!我们的机会来了!火速驰援腊戍,全歼顽敌,解救袍泽同胞,此战便是我虞师建功立业之时!”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今日,便是尔等用战功证明我师铁血军魂之刻!”随着他的嘶吼,何书光早已热血上涌,振臂高呼:“弟兄们,扬我国威,驱除鞑虏!”
     虞啸卿见士气高涨,随即对全军下达作战指令:“部队即刻开拔!全速奔袭腊戍!必须在明日拂晓前抵达前沿阵地,向敌寇发起进攻!”
     这番慷慨激昂的演讲,不过是虚张声势,其激励效果注定难以持久。真正能够驱使士兵前赴后继的,唯有三样东西:坚定的信仰、深厚的情谊,以及实实在在的奖赏。
     可惜,这三样东西,虞师一样都不沾边。虞啸卿口中的信仰,并未真正触动士兵的内心。
     他们大多是强征来的壮丁,平日里连粗粝的军粮都难以保障,微薄的军饷更是层层克扣。他麾下那几位亲信(四大护法),一个个鼻孔朝天,打心眼里瞧不起这些兵卒。
     试问,身处这般境地,他们如何能理解今日拼死作战的意义?
     龙陵距腊戍约一百五十里,而从南天门出发,直抵暹罗联队盘踞的外围区域接近百里之遥。这要求士兵们在负重行军的同时,还要保障前进速度。
     训练有素的军队,

第116章 理论与现实[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