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梧府暴雨的时候,宋亭舟还没走出岭南地界,他带着众多手下,刚与承宣布政使等人汇合。
陶八抬头看了眼乌云密布的天空,“大人,我们该找个地方安顿下来,天色仿佛不是太好。”
岭南多雨,大家已经很习惯气候无常了,并无意外之色。一群岭南最高级的官员们终于在大雨来临前找到个小镇,意外的是镇上的客栈生意竟然还不错。
“咱们这是新开的客栈,这两年往这头跑商的多,镇上一家客栈接待不过来,镇上便新开了两家。”掌柜的笑呵呵的说。
生意兴隆,谁不高兴?
他们一行人人数太多,镇上的三个个客栈都没有空余出太多房间,只能将部分下属安排到客栈里,承宣布政使带几个下属住到驿站去。
“景行啊,你不和我们同去驿站?”承宣布政使对宋亭舟印象极好,当然也有可能是看出宋亭舟的本事和潜力,想提前打好关系。
不论是哪种,这位布政使同宋亭舟相处的时候都很客气。
宋亭舟并未因为政绩良好而在上司面前恃才傲物,而是规规矩矩的解释道:“大人,下官的夫郎在这里也开了家驿站,下官将西梧府的几个知县带去,还能避免这里拥挤。”
承宣布政使恍然大悟,“是那个石见驿站吧?本官也曾听过,既如此你便过去,明早再启程同行。”
朝觐按理说是要地方上正职官员,即布政司、按察司、知府、知州、知县,每三年赴京汇报政绩、接受考核。
至于副职官员,如同知、通判、县丞等,他们都无需参加。地方上的武官也不参与文官的朝觐制度。
但岭南情况特殊,之前一群老年知县就算了,朝觐一次能要了老命,身体也不允许。再就是岭南地方偏远,政绩不佳,有时候六年一次,九年一次都不必赴京参加朝觐,毕竟也没有什么可汇报给朝廷的。
直到宋亭舟任了知县才改变了这一现状,六年两次朝觐,承宣布政司都接到了礼部派发的公文。
可岭南的知府们也不是谁都要去的,比如出了名的钦州和雷州府,两地知府便被承宣布政使勒令不许离开任地。
这些便不是宋亭舟能操心的了,他本来就不想去,又赶上天气不好,心情更是不佳,一张冷酷的俊脸上都似附上了一层冰霜。
石见驿站建在镇子中心,孟晚的意思是,若是县城府城之类,驿站建在离城门近的地方比较方便运输货物。而然小镇子本就容易被劫匪光顾,还是在城镇中心更加安全。
“大人,我去敲门。”那拓身高腿长,和宋亭舟汇报了一声就下马叫门。毕竟他是孟晚的人,常年在外运货,石见驿站的工人很多都是流动状态,很多都见过那拓。
有那拓开路,一行人顺利进入驿站。石见驿站虽然不像朝廷开的官方驿站一样专门传递信件与公文,还能接待朝廷命官,但也有孟晚自留待客的住处。
宋亭舟带着手底下三位知县和几个手下简单住下,几乎在刚放下行李的瞬间,外面本来淅淅沥沥的小雨便转变成瓢泼大雨。
雪生提了一桶温水回来给宋亭舟,到屋子里之后,里头起码掺了半桶的雨水。
雨越下越大,天边又雷声滚滚,与宋亭舟同屋的那拓用瑶语说了句,“明早千万不能下了,不然船都坐不上。”
宋亭舟洗漱后正坐在桌边写信,闻言将视线移向窗户。
木制的窗框被风吹的当当作响,如果不是因为石见驿站是新建的,宋亭舟都怀疑它会被吹倒。
将手中的信纸妥善装入信封中,让雪生送到驿站管事手里,明日随着货物一同送往西梧府方向。
屋子只摆了一盆炭火,湿冷的风仿佛无处不在,最令人烦心的还是外面不见停歇的暴雨。
这场雨实在太大了,从入夜就没断过,从深沉的夜晚到第二天清晨,雨声依旧执拗地敲打着窗沿,像是要把这漫长的夜无限拉长。
“大人,布政使大人派人过来,说是要冒雨上路,不然之后再下雨路上更不好走。”陶十一穿了身蓑衣从前院跑过来,浑身上下被浇了个全湿,靴子里灌得全是雨水。
宋亭舟抬眼看着天上灰暗无光的天色,应了一句,“嗯,那就听从布政使大人的安排吧。”
陶十一他们让驿站的人帮忙在外面铺子买了几布袋的烧饼,他们的行李中还有藕粉和罐头,稍作休整,一群人又匆忙上路。
但之后路上行进缓慢不说,雨势也丝毫不减,好在石见驿站的水泥路一路铺到这边,才能让他们能顺利前行。
宋亭舟坐在马车内,车厢里还有他辖内赫山县的王知县、沙坑县胡逖获罪后的魏知县、黑叶县李绥安致仕后替补他的冯知县。
除了还在德庆县苟着的费敬,剩下三县都被宋亭舟亲自撸了个遍,他在官场的活阎王名声太盛,导致三县知县上任以来都战战兢兢,生怕哪里做的不好被上司责骂。
这会儿因为雨水接连不停,许多行李都塞到马车里,三人便同宋亭舟挤在一辆车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走了五六天,这位上司与他们说话的次数一只手都数的过来,冷若冰霜的脸上连一丝笑意都没有,镇得他们也不敢随意聊天。
“冯知县。”宋亭舟突然出了声。
冯知县半睡半醒被旁边的王知县捅了一下,磕磕绊绊的说:“下……下官在。”
宋亭舟沉声道:“黑叶县的水利可有重新用灰石粉加固?”
冯知县哪怕脑子还不清醒,却还是下意识回了宋亭舟一句,“禀大人,下官上任之后便谨遵大人吩咐,这些年黑叶县大大小小的堤坝都以用灰石粉重新加固过了,靠近村庄的河流也都挖了沟渠分流。”
冯知县能力或许一般,没有什么太大的主见,但唯一的好处就是听话,但凡是宋亭舟吩咐的,无一不立马照做。
听到他的回答,宋亭舟还算满意,又问起沙坑县的魏知县,“沙坑县的堤坝如何?”
魏知县最是知道自己上一任胡知县是怎么获罪的,那时候宋亭舟还没当上知府呢!
于是也恭恭敬敬的答曰:“还请大人放心,沙坑县的堤坝具已加固完毕。矿坑处下官也严加交代过,不可因为那些罪臣的身份,而视恶劣气候于不顾,若遇险情,当先罢工将人转移至山下。”
“不错。”宋亭舟的脸色缓和下来不少。
赫山县就不用问了,早在他从赫山上任时便年年加固堤坝,河流分支,深挖沟渠。而且王知县是四县知县中能力相对最好的,无需德庆县那般让宋亭舟事事操心,不出
第63章 乞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