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95章 佳人归巢[1/2页]

龙吟三国 小川流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吉时已到——!请新人——!”
     张辽沉稳洪亮的声音在院中响起,压过了稻浪的沙沙声。
     正堂的门缓缓开启,霞光流淌。
     一道身影,在卞夫人与甄宓的搀扶下,出现在门内。霞色嫁衣映着她如玉的容颜,鬓边金菊微颤。她没有蒙盖头,清澈的目光越过院中众人,直接落在我身上。那目光中,没有了往日的冰冷与疏离,没有了绝望与麻木,只有一种历经劫波后的平静,一种尘埃落定的安宁,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淡淡的羞涩。她手持玉如意,步履轻缓而坚定,一步步如同踏过岁月的长河,走向我。
     金色的阳光洒满院落,秋风拂动稻浪,卷起稻穗与菊瓣的清香。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对新人身上,屏息凝神。
     她终于走到我面前,站定。霞光映照下,她美得惊心动魄,却又沉静如深潭古玉。四目相对,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一拜天地——!” 张辽的声音庄严肃穆。
     我们转身,对着那辽阔的、孕育着丰收希望的稻田与湛蓝的苍穹,深深一揖。感谢天地,于这乱世之中,留此一方净土,容我二人重逢。
     “二拜故人——!”张辽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我们转向堂中香案。案上除香烛玉璧外,赫然多了一个小小的、乌木制成的牌位,上书一行小字——“义士赵公讳铁柱之位”。这是曹宪的提议,亦是来莺儿默默点头应允的。
     看到那牌位的瞬间,来莺儿的身体猛地一颤,眼中瞬间蓄满泪水,强忍着才未落下。她深吸一口气,与我一同,对着赵铁柱的牌位,深深拜下。这一拜,拜的是救命之恩,是乱世中不灭的忠义,是替那些逝去的、守护过她的卑微灵魂,见证她今日的归宿。泪水终究还是滑落,滴在霞色的衣襟上,洇开深色的痕迹,却不再悲苦,而是一种告慰与释然。
     “夫妻对拜——!”我们转过身,面向彼此。隔着一步的距离,目光再次交汇。她的眼中仍有泪光,唇角却已微微上扬。我亦深深凝视着她,眼中是失而复得的珍重与承诺。我们同时俯身,向对方行下最郑重的一礼。这一拜,拜的是乱世中未曾熄灭的情愫,是迟到了太久的承诺,是风雨同舟、携手余生的决心。
     “礼——成——!”张辽的声音带着如释重负的洪亮与喜悦,瞬间点燃了院中的气氛。
     “恭喜主公!恭喜夫人!”
     “贺喜主公!贺喜莺夫人!”徐庶、陈宫等人含笑拱手,魏延、张绣等武将更是声音洪亮,带着真挚的祝福。小小的院落里,洋溢着难得的温情与喜气。
     甄宓笑着端来合卺酒。两只精巧的匏瓜瓢,用红绳相连,盛着琥珀色的醇酿。我执一瓢,来莺儿执一瓢。她的指尖微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颤。我们手臂交缠,在众人含笑的目光注视下,将瓢中酒缓缓饮尽。酒液甘醇微辣,流入喉中,暖意瞬间弥漫四肢百骸,仿佛饮下的不是酒,而是历经劫波后终得的圆满。
     放下酒瓢,我轻轻握住她微凉的手。她的手在我掌心微微蜷缩了一下,终究没有抽离,反而轻轻回握。肌肤相触的温暖,传递着无声的誓言。
     仪式已毕,气氛转为轻松。院中设下简单的酒宴。没有山珍海味,皆是邺城本地时鲜,佐以新酿的米酒。众人围坐,谈笑风生。张辽说起当年洛阳旧事,引得众人感慨唏嘘;徐庶妙语连珠,陈宫抚须微笑;魏延拉着高顺拼酒,张任、张绣在一旁助兴。稻香菊韵,酒香弥漫,其乐融融。
     来莺儿安静地坐在我身侧,霞色的嫁衣在阳光下流淌着柔和的光泽。她话依旧不多,只是静静地听着,看着,唇角始终噙着一抹清浅而安宁的笑意。偶尔为我布菜,指尖相触,传递着脉脉温情。卞夫人、甄宓、曹宪围在她身边,低声细语,如同真正的姐妹。小荷穿梭其间,小脸红扑扑的,洋溢着欢喜。
     酒至半酣,夕阳熔金,将无边的稻浪染成一片燃烧的橘红。醉意微醺的魏延忽然起哄:“久闻夫人琵琶天籁!今日大喜,何不奏上一曲,让我等再闻仙音?”
     此言一出,众人皆安静下来,目光纷纷投向一直沉默的来莺儿,带着期待,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那破碎不成调的《子衿》,曾是多少人心中的隐痛。
     来莺儿握着酒杯的手指微微收紧。她抬眸,目光扫过院中众人殷切的脸庞,最后落在我充满鼓励与期待的眼中。她沉默了片刻,缓缓放下酒杯,站起身。
     甄宓立刻会意,快步从内室取出了那把蒙尘多日、今日特意拂拭一新的琵琶。
     来莺儿接过琵琶,指尖拂过熟悉的琴弦。她抱着琴,走到廊下,面朝那无垠的金色

第195章 佳人归巢[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