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的僵持,如同两头伤痕累累的巨兽在泥沼中角力,每一次喘息都带着血沫。江面已被烽烟与血色染成浑浊的赭褐色,破碎的船板、漂浮的尸首、散落的兵刃随处可见,无声诉说着拉锯战的残酷。然而,平衡正在微妙的细节中悄然倾斜。
乌林曹营,中军大帐。曹操面色阴沉如水,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案上一份份触目惊心的军报。案头烛火跳动,映得他眼中血丝愈发分明。
“南阳粮道再遭袭击?!又是张辽那匹夫!”声音从牙缝中挤出,带着压抑不住的暴怒,“夏侯元让(夏侯惇)是干什么吃的!数千骑兵,竟抓不住一支孤军?!” 新野至襄阳的粮道如同被恶狼反复撕咬的血管,虽未彻底断绝,但那持续不断的失血,已让前线数十万大军的口粮供应变得岌岌可危,军心开始浮动。
更令他心烦意乱的是营中甚嚣尘上的流言。
“张允欲借刀杀人,消耗我北军实力!”
“于禁将军不满粮饷分配,与张都督当众争执!”
“荆州兵都说,曹操打下江东,也用不上我们这些降卒,迟早兔死狗烹!” 这些阴毒的言语如同无形的毒虫,钻入士卒的耳朵,啃噬着信任的基石。北军与荆州军之间,原本就脆弱的默契出现了清晰的裂痕,猜忌的目光在营垒间无声交织。贾诩的诛心之策,正在发酵。
他强压下怒火,目光投向帐外阴沉的天空。江风呼啸,带着浓重的湿气。“何时才能起风?”他喃喃自语,心中那依靠绝对实力正面碾压的不祥预感愈发强烈。程昱、荀攸等人面色凝重,却一时也无良策。铁索连舟虽稳住了军阵,却也失去了机动,仿佛一只被捆住了手脚的巨兽,只能被动承受着江东水军无休止的袭扰和小规模火攻。每一次击退进攻,都付出不小的代价。
对岸赤壁,周瑜站在蒙冲舰首,江风鼓动他的披风。他敏锐地捕捉到了曹军营中的异样。巡弋的快船回报,曹军运粮船队明显减少,护船兵力却大增;抓获的曹军斥候,言语间透露出对粮草的担忧和对同袍的疑虑。
“曹孟德已露疲态!”周瑜眼中锐光一闪,对鲁肃、程普道,“流言已入其营,粮道频遭袭扰,军心必乱!此乃天赐良机!”
“然其水寨主体未损,楼船巨舰依旧雄厚,强行攻打,伤亡必重。”程普老成持重。
就在这时,一名亲卫领着一位衣衫褴褛、神色惊惶的工匠模样的人匆匆上来:“都督,此人自称江北逃难而来,有机密要事禀报!”
那工匠跪倒在地,哆哆嗦嗦地从怀中掏出一个被江水半浸透的油布包,双手呈上:“小人……小人本是邺城军器监工匠,不堪罗业暴政,冒死逃出……偶得……偶得此物,愿献与都督,助破曹贼!”
周瑜眉头微蹙,示意鲁肃接过。油布包打开,是几张模糊不清的绢帛,隐约可见“猛火”、“硝石”、“硫磺”、“配比”等字样,还画着些粗糙的器具图样,墨迹已被浸染得难以完全辨认。
庞统计划中的“死士”意外沉江,但这份模糊的配方,却以另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穿越烽火,来到了周瑜面前!或许是天意,或许是贾诩暗中引导,这本身就成了一个巨大的变数。
周瑜和鲁肃仔细审视着那模糊的配方和图样,他们都是极聪明之人,虽无法完全复原,但那“猛火”、“硝石助燃”的关键词,以及图样上那不同于寻常火罐的密封装置,瞬间点燃了他们思维的火花!
“硝石……硫磺……猛火油……”鲁肃眼中爆出精光,“莫非是……一种效力远超寻常的火攻之物?”
周瑜猛地攥紧了绢帛,目光如电,射向江北曹军那连片的水寨:“无论真假,此物思路,正合我意!曹贼铁索连舟,自寻死路!寻常火攻,难动其根基!若有效力更强之火器,借风势而起……”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激动,“立刻召集军中巧匠,依此思路,全力试制!加大硝石硫磺比例,改进密封与投掷之法!同时,公覆(黄盖)那边,可以再进一步了!”
接下来的几日,赤壁战场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平静。曹军因粮草和流言困扰,攻势稍缓,转为固守。而江东水军,除了例行袭扰,似乎也偃旗息鼓。但暗地里,周瑜营中,工匠日夜赶工,依据那模糊的配方不断试验;黄盖的“苦肉计”也演得愈发逼真,几次“冲突”后,他派人送出的“降书”言辞更加恳切,对周瑜“残暴不仁、排斥异己”的控诉栩栩如生。
曹操多疑,但对黄盖这位江东老将的“投诚”,在程昱、荀攸分析了江东内部可能的矛盾后,加之己方确实需要突破口,戒心在一次次“真实”的表演和求胜心切下,逐渐降低。
决战的气息,在长江的沉默中愈发浓稠。所有人都感觉到,那根紧绷的弦,即将到达极限。
终于,在一个乌云低垂、江风渐起的傍晚,风向悄然改变了!呼啸的东南风,如同挣脱束缚的巨兽,开始猛烈地刮过江面,吹得曹军水寨旗帜猎猎作响,船只摇晃,铁索发出令人不安的嘎吱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东风!是东风!”赤壁周瑜军中,爆发出压抑不住的欢呼!
周瑜眼中燃烧着熊熊战意,他知道,等待已久的时刻终于到来!尽管新式火器尚未完全成功,但黄盖的诈降和这股东风,已足够掀起滔天巨浪!
“升信号旗!按计划行事!”周瑜的声音斩钉截铁。
江北乌林,曹操也感受到了风向的变化,心中那丝不安骤然放大。程昱急谏:“主公,东南风起,于我不利!需严防江东火攻!”
话音刚落
第204章 赤壁之战[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