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城地底,“共鸣棱镜”的成功点燃了工程师们的热情,更多棱镜的建造计划被提上日程,旨在逐步构建一个能稳定疏导根须能量、加速全球净化的网络。这务实的技术突破,如同在沉重的谜团迷雾中投下了一道温暖而实际的光束,让希望城的居民感受到了切实的进步。
然而,深空监测中心关于月球短暂充当“规则透镜”的发现,却在高层投下了更深的阴影。月球不再只是一颗星球,它是一个装置,一个古老到难以想象的星际设施的一部分。它无声地转动,却在特定的时刻,将来自遥远深渊的信息,聚焦向地球。
彭教授下令对月球透镜效应进行全天候被动监测,试图捕捉其完整的规律。源核的分析表明,这种效应极其微妙,其聚焦的“焦点”并非固定在地球某一处,而是随着月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在地球表面形成一个不断移动的、极其模糊的“光斑”。希望城只是恰好位于其经过的路径上。
“它像是在……扫描?”一位天体物理学家推测道,“一个自动运行的、跨越亿万年的古老扫描系统?”
更令人不安的是,源核通过回溯数据发现,在过去数月里,每次月球透镜效应发生、信标加密谐波出现概率飙升时,隔离室内小宇体内规则碎片的“微弱悸动”频率,也有一个统计上的显着提升!只是之前变化过于微弱,未被重点关联。
月球透镜聚焦的信标波动,不仅能被仪器捕获,更能跨越物理距离,与小宇体内的碎片产生共振!
这一发现让所有人脊背发凉。那碎片与遥远信标、与月球异常结构之间,存在着一种超越空间的、规则层面的深刻联系。人类就像偶然闯入了一个宏大精密仪器的孩子,懵懂地触摸着按钮,却完全不知其运作原理和最终目的。
“必须彻底弄清这种共振的后果!”彭教授感到时间前所未有的紧迫,“源核,集中算力,模拟下一次透镜效应发生时,碎片可能产生的反应!我们需要预案!”
模拟结果不容乐观。根据碎片当前的活性水平以及透镜效应的强度推算,下一次强烈的透镜效应发生时,碎片有73%的概率突破之前的峰值,甚至可能直接触及那个未知的“阈值”!
“能否屏蔽?”彭教授急切地问。
【……困难……】源核回应,【……共振发生于……规则深层……现有屏蔽技术……效率预计低于……12%……最佳方案:……物理距离隔离……】
物理距离隔离?将小宇送往远离月球透镜焦点的地方?但这焦点在地球表面移动,且效应微弱,除非将小宇送入深空,否则难以完全避开。而将人类最重要的守护者送入未知的深空,风险更大。
“如果……不屏蔽呢?”小宇的声音通过通讯器传来,他不知
第338章 棱镜焦点与碎片共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