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话说当时,有个叫做张璁的进士就给朱厚熜上了道疏。”
     “说大臣们要求陛下您认孝宗皇帝为亲爹,而亲生父母为叔父母,依据无非来自于西汉定陶王和北宋濮王的故事。”
     “可是陛下您和他们有一点不同啊,哎,哪里不同呢?这个张璁就说了。”
     “他说西汉定陶王和北宋濮王的儿子,那都是先养在宫里,随后过继为自己的儿子,然后再立为太子,最后继位成为皇帝的。”
     “可是陛下您不一样啊,您是在武宗皇帝朱厚照驾崩之后,群臣按照武宗遗诏,迎立您为皇帝的。”
     “这事儿在一本名为《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得很清楚,说朱厚照驾崩之后‘兴献王长子,伦序当立,这意思很明确,是直接让朱厚熜去当皇帝。”
     “而不是让朱厚熜先认明孝宗朱佑憆为亲爹,才能继承皇位的,没这回事儿,要他乱认爹,那完全是杨廷和搞出来的。”
     “而且这个张璁还说了,说陛下您的父亲兴献王去世得早,您现在要是改了称呼,那是要惊动鬼神的!不能够啊!”
     “就是张璁的这么番话,那是一句句一个个字都说到朱厚熜的心坎儿里去了,为什么?因为正合朱厚熜心意啊!”
     “内阁那帮人一直在催促朱厚熜赶紧接受大臣们的建议,就是该称呼嘛,可是张璁的出现,改变了局势!”
     “说朱厚熜看完张璁的进言之后,当即表示,‘此论一出,吾父子必终可完也!这事儿在《明史纪事本末》里也有记载。”
     “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解释一下,就是说,你这番话说出来,我和我的父亲的关系算是保住了!”
     “哎,这事儿后来传到杨廷和耳朵里去了,气得杨廷和那是浑身一颤,破口大骂张璁说,区区腐儒懂什么国家大事儿!”
     “然后让人赶紧拟了一份通告,自己在上面签了个名,调动自己的关系,下发通告,直接把张璁的功名给取消了。”
     “那么后来怎么样了呢?说起来朱厚熜的确非常聪明,从一开始他就发现皇太后似乎能压得住场面,就是压得住内阁嘛。”
     “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张璁的支持,因为有皇太后镇住场面嘛,所以当内阁那边催得越来越紧的时候,朱厚熜就直接找到了皇太后。”
     “那么朱厚熜找到了皇太后,说了什么呢?这事儿在《明史纪事本末》里也有记载,说‘愿避位,奉归母。”
     “什么意思呢?这大概的意思就是说,内阁要是再逼着我乱认父亲,这皇帝我就不干了,我愿意回家侍奉我的母亲去!”
     “哎,此话一出,还真把皇太后给吓着了,要是朱厚熜真不干了,他们又得重新再选一个皇帝。”
     “要知道,那年朱厚照没死多久,要是朱厚熜走了,他们再迎立新皇帝的话,那可就……就成为别人的笑柄了。”
     “怎么的呢?你想想,一年之内,换仨皇帝,这不是笑柄是什么?”
     “所以才说,朱厚熜这招,可谓是釜底抽薪,直接把皇太后给吓着了。”
第135章 终极较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