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汤这活儿,于秋妹做得可好了。
陈曦意识到湿气的问题后,就来找于秋妹学习了。没想到,隔壁的张莲荣也来了。
张莲荣抹了一把汗,说:“于家妹子,这两天我身上总是不得劲儿,身上老是黏黏糊糊的不说,一天到晚都打不起精神来。
我婆婆最近常去跟赵奶奶唠嗑,知道这个天得吃点儿药膳汤。让我来找你来学学咋煲汤,回家也做着吃。”
陈曦也道:“是啊,这个天儿,我们北方人真受不了。看温度,还没有咱在北方的夏天高,它咋就那么热呢?”
于秋妹笑道:“那叫湿气。反正我们本地人都习惯了,外地来的,要是学不会煲汤,气色会变得越来越差。
咱也不用那些名贵的药材和食材,一些常吃的菜就能拿来煲汤。
咱们住在海边,就用海里的食材做。像这海带冬瓜虾皮汤,还有丝瓜虾滑汤,好吃又好做,都能除湿气……。”
陈曦拿着小本本儿记下来,这些食材她空间里都有,就算是没有的,赶一次海也能凑齐。
一连记了十来道汤,一天一道汤,这样连喝几个月都不会腻的。
消沉了几天的陈曦,再次精神起来,如果这些汤不起作用,于秋妹还说了一些方子。
那就煮凉茶喝,他们镇上就有专门做凉茶的铺子,可以定时去那边喝茶。
凉茶,既不凉,也不是茶。在陈曦这个北方人来看,那是相当神奇的东西。
当然,喝起来也是相当不容易,跟喝苦苦的中药汤似的,让她这个北方人喝过一次后,就不想尝试第二次。
喝凉茶前,人家师傅会问你身体的症状,就像是老大夫开药方一样,对症下药。
不是,是对症喝凉茶!
人家于秋妹就喝得很开心,就连她家的两个娃儿也能咕咚咕咚地喝下去。
张莲荣家的三个娃儿,除了两个大的能皱着眉头硬逼着喝一碗,小家伙们那是喝一口,吐一口。
然后哇哇嚷着,要吃糖,太苦了!
于秋妹笑呵呵地给几个孩子要了碗甜茶分着喝,哪怕是甜茶,孩子们也是极不情愿地只喝了几口,喝完同样要糖吃。
于秋妹说:“我们这边的人离不开凉茶,不然身体受不了的。等你们习惯了凉茶的苦,就不觉得苦啦。
就像我们这边的农村人一样,一年四季都在田地里劳作,你说苦不苦?
再苦也要把田地伺候好,那是吃饭的根本,闲不下来一点的。
我们这边的人苦啊,就像这凉茶一样,就算是苦也要喝,也要吃的。”
一番话,听得陈曦心里颇为感慨,确实,这边的气候决定了这里的老百姓不同的生活方式。
相同的是,生活在农村的人们,不管在哪里,都是辛苦地在田间劳作。
一年到头辛苦所得,就算是全卖了也赚不到大钱。这年头,也就是能填饱肚子,让全家人不挨饿罢了。
或许等到改革开放后,大家的日子才不会这么辛苦吧。
陈曦也给李向北买了一碗凉茶,等他晚上回家时喝,更是记下
第256章 喝凉茶,混乱的日子要来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