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34;陛下,34;沉默良久,一位身着青色官袍的中年官员于大殿角落侧身出列,拱手回禀道:34;臣詹事府左庶子,有本奏。34;
     大殿内令人窒息的沉默终是被人打破,但随即便是响起了一阵私语声。
     随着两位兵部侍郎及内阁首辅亲自下场,此时的34;战场34;已然不是御史言官能够掺和的,更何况詹事府在近些年早已沦为翰林官迁转之阶,乃是朝中存在感最低的衙门之一。
     至于左庶子虽然名义上是天子34;讲师34;,但终究是人微言轻的五品官员,岂可妄谈国事,遑论天子因为众所周知的缘故,在继位之前始终没有34;出阁读书34;,与詹事府的翰林们可没有半点34;师生情谊34;。
     但当殿中诸臣回头望去,发现说话之人竟然是近些时日炙手可热的孙承宗之后,不由得惊叹不已。
     孙承宗出仕之前,便曾被大同巡抚房守士聘为34;先生34;,替其教授族中子弟,并在这个过程中对于边镇多有了解,通晓北方民族和边疆国防的基本情形。
     待到孙承宗于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及第之后,便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任内曾秉公主持34;梃击案34;,得到了万历皇帝的称赞,而后又拥立先帝继位,力保国本不失。
     毫不夸张的说,孙承宗在34;东林党34;的影响力之大,仅次于其恩师礼部侍郎孙慎行以及阁臣韩爌这等东林魁首,乃是当之无愧的东林骨干。
     一时间,殿内诸臣皆是屏气凝神,死死盯着身材魁梧的左庶子,心情大不相同。
     刚刚还落寞颓败的东林官员重新焕发了斗志;而首辅方从哲及其门生故旧则是脸色难看,如考丧批。
     关于孙承宗这位34;东林骨干34;近些时日的所作所为,他们都是有所耳闻。
     天子不仅每日都召其入宫授课,并且还亲自于乾清门外等候,实在是尊崇有加。
     似乎是没有听到耳畔旁此起彼伏的私语声,相貌堂堂的34;帝师34;孙承宗立于大殿中央,抬头直视大殿深处的天子,扬声道:34;启禀陛下,臣以为熊廷弼乃是代天巡狩的封疆大吏,不可轻举妄动。34;
     34;为保万无一失,朝廷当派遣干吏,巡视辽东之后,再行决断。34;言罢,年过五旬的孙承宗便跪地叩首,目光清澈且真挚。
     早在朝中第一次出现裁撤辽东经略熊廷弼的声音之后,他便在心中默默思考衡量。
     他虽是东林出身,但并不代表着完全认同朝中东林官员的所作所为,尤其是无故裁撤辽东经略熊廷弼。
     他未曾出仕之前,便在大同巡抚麾下任职,熟知边陲行伍之事,十分清楚34;临阵换帅34;意味着什么。
     如若是太平年景,熊廷弼惹了众怒,换了也就换了,朝中自有无数能臣将其取而代之。
     但如今建奴势大,辽镇战事一触即发,倘若在此等紧要关头将熊廷弼裁撤,谁又能力挽狂澜?
     他虽是东林出身,但更是大明臣子!
     轰!
     顷刻间,偌大的皇极殿内便是爆发了剧烈的惊叹声,惹得鸿胪寺卿连忙高声维持秩序。
     礼部侍郎孙慎行及督查院左都御史张问达的脸色也是瞬间狰狞起来,好一个铁骨铮铮的孙承宗,竟然在如此紧要的关头,背叛了他们东林!
     望着殿中哗然一片的群臣,始终端坐于金台之上的朱由校也是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
     孙承宗这位铁骨铮铮的34;大明肱骨34;终究没有令他失望,并没有因为党派间的利益得失,便置大明无数百姓安

第39章 大明肱骨[1/2页]